首页 | 汽车研究网_汽车智库互动平台 官方微信 科瑞咨询  
汽车研究网,我的汽车领域专家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行业快讯 新能源 智能汽车 前沿技术 数据快讯  
乘用车 卡车 客车 专用车 零部件 发动机 自主品牌  
高层动态 合资合作 整合并购 战略规划 出口 召回 终端市场 经营业绩 人事变动 新品上市 品牌营销  
国际政策 国内政策 地方政策  
经济指标 改革规划 基建投资 能源环境 金融商贸    
知识术语  汽车人物  汽车展会  科研院校 人才招聘    
热点透视 产销分析 展会论坛 厂商专题    
【2018泰达论坛】北汽新能源郑刚: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
来源:盖世汽车   编辑:侯小南  2018-09-03 15:08:05 字号   打印  收藏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郑刚

每次听了徐主任的报告总是一个感受,就是前途很光明,但是道路还很曲折。现在我就以产业参与者的身份来介绍一下我们对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成长怎么看,和我们怎么做。

北汽新能源公司是一个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即将上市的企业,那么作为国有企业从来没有怀疑中国政府在环境、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诸多的压力之下,对推动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和信心。

我们从产业界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速度非常迅猛,我们认为已经开始度过了产业的幼稚期。我们可以看到,全球的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情况在整个汽车市场的渗透率增长已经超过了1.49%,首度突破了1%。那么在中国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增长率也已经实现了年复合增长114%。因此我们认为中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中已经成为重要的一支力量,主要特点纯电动汽车的整体的应用技术水平与国际基本相当。关键技术有了很大的突破,续航里程超过了500公里,应该说我们在几个月前,刚刚上市的车在全球A级车市场中也是第一个续航里程突破了500。

当然电池在全球已经形成了新发优势,中国品牌在品排行榜中占据了优势地位。产业发展通常历经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到目前为止我们认为尤其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开始进入了成长期,它主要的特点是品种快速增加,技术渐趋成熟,企业进入的壁垒开始提高,而且开始由政府的政策主导变成了市场主导。

从2018年开始我们开始进入成长期,业内通常把2018年认为是新能源汽车的2.0时代,我们看产品的品种快速增加,2018年现售和在研的车型超过了166个。二是技术逐渐成熟,续航里程、无人驾驶,全新平台开发,一体化动力总成、关键核心技术,企业进入的壁垒开始提高,新能源企业的数量大量增加,2018年新进入的车企明显下降,政策主导开始转向市场主导,双积分是一个重要的标志。

我们看,过去单靠某一产品或某一个技术来实现单一优势已经无法在行业中实现突破,过硬的综合实力才能够让剧烈的竞争中的参与者最后存活下来,而且汽车行业内的竞争也已经跨界,实现了生态圈的竞争、朋友圈的竞争和跨界的竞争。国内竞争也已经开始转向了全球竞争,全球几乎所有的企业在中国接下来的一到两年之内全面布局产品。所以我们认为以电动化为突破,开始以全新的造车理念打造全新的平台开发,全新的研发流程,全新的制造工艺,全新的销售和服务网络等等,开始标志着新能源汽车走上了与传统汽车产业发展一样的道路,总结起来就是从有没有开始走向好不好。

下面介绍一下我们是怎么做的。在九年前,北汽集团就第一次在国内率先提出新能源化,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独立运营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并且九年前就开始提出三个三的发展战略,三年打基础,三年上水平,三年上规模,以及在产品上的大中小、高中低的布局战略,到今年我们完全按照九年前的战略在布局。

九年后的今年北汽新能源成为行业的领先企业,源于我们一直坚持使命驱动,围绕绿色出行,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来源于我们长期的坚持创新驱动,围绕智慧出行、深耕电动、智能和网联化的技术自主掌握,同时我们还坚持服务驱动,围绕着便捷出行打造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北汽新能源公司的资产规模已经翻了30倍,营业收入翻了38倍,人员也有了7倍之多,而产品的销量也达到了63倍,这个数有点惊人,主要是源于前期基数还是比较小。

那么在全球的纯电动汽车的排行榜的榜单中北汽新能源公司进入了全球第一的位置。从技术来看,我们在过去的九年以持续的研发投入实现了多项技术的国内领先,研发人员的数量不断提高,研发的投入,我们过去的五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占比平均达到了惊人的20%,这一方面说明了新能源汽车确实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也同时看出了北汽集团在这方面的决心与信心。与此同时,我们拥有的专利和标准数量,尤其是人均专利和标准数量在行业内遥遥领先,而且开始在全球布局了五国七地研发,在今年初的硅谷研究机构发布的全球十大创新机构,我们也有幸跻身前十。自动驾驶进入全球第二梯队。

市场方面我们转向优质的产品向不同的行业市场和细分市场推进,我们以一款精品的小车来进入了A00级的人工智能的高端市场,我们以两款国民纯电动车来掀起了中国电动汽车的国民化。EC系列和EX系列两款产品上市之后也迅速的成为了各自的单一市场和全球销量市场的冠军。那么EC系列在今年初全国质量协会发布的一个混合所有车型的消费者投诉排行榜中,我们的电动国民车EC系列,投诉量仅为万分之零点三,与合资企业相比我们的投诉量最低,这也体现了纯电动汽车如果做得好的话在技术与可靠性上与燃油车相比有着先天的优势。

与此同时,我们也刚刚和即将发布三款搭载整车人工智能的纯电动汽车,既有楼下摆着的EU5系列,A级标准的纯电动汽车,也有我们的EX5和EX3这两款纯电动SUV。我们在分时租赁、出租、网约,包括A0和A00级、SUV这几个细分市场过去几年持续保持第一。在生态圈和朋友圈上已经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朋友圈,围绕着研发、供应链、市场链和相关的产业链已经建立了国内国外多个战略的合作伙伴和价值链伙伴的业务群。

北汽新能源公司用了九年的时间从无到有,完成了产品升级、技术升级、服务升级和品牌升级这几个第一阶段的任务。开始正式的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迈进,我们的目标就是从现在开始,再用十到十五年的时间,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打造一个世界级的新能源汽车科创中心和世界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我们来看,在产品升级上,我们正式的发布了达尔文人工智能系统,全面进入了整车人工智能时代,为此帮助我们打造世界级的新能源智能汽车。

从已经上市和即将上市的EU和EX系列上我们可以看到,充分利用了25万的现有用户的数据,实现了人工智能98%的自然语言的识别率,十个手势识别的功能,200个T的大数据在人脸识别等关键核心技术有了突破,同时以太网的应用和500多个芯片的应用使得整车具备了智能化的基础和水平。

在技术升级上,我们依托国家科技部和北京市在北汽集团和北汽新能源建设的一个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以这个为基础,我们来实现开放共享的技术合作,来保持技术持续领先,在服务升级上我们开始推行全新的出行生活方式,并且将纯电动汽车融入了智能交通和智能城市发展里程。这里重点说一下在行业内第一个推出的,以换电模式进行商业运营的业务创新,到今天为止,北京市已经建了110个换电站,换电车辆推进了5000台以上,支持了前四家运营和出租的公司,来进行换电模式的运营。应该说换电运营的商业模式可以将智能电网、城市智能出行与智慧能源网充分结合,为企业和整个城市还有电网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在品牌升级上我们开始全力打造全集团最高端的自主的汽车品牌,来引领整个集团自主品牌上升。

应该说未来在北汽新能源我们也将实现双品牌战略,BJEV将成为绿色智慧出行的实践者,它的核心理念是打造长续航里程,高品质、实用型的电动汽车,而即将推出的全新的ARCFOX这个品牌将成为先锋者,将为年轻、时尚、运动的年轻人打造高端的电动汽车,很快第一款可以运营、可以销售的车辆在今年的年底前我们就将正式发布和投放市场,届时请各位媒体朋友们关注。

综合起来,我们认为要想实现国家制定的新能源汽车成为由大变强的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是整个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和保证。那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我们认为就是改革与创新,因此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的新能源汽车更加看中体制机制的创新、自主创新以及产品创新。

在技术上,我们重点是强化开放和共享,在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我们建立了共享共建共制、共用的理念,我们决定将两款全新的电动汽车的平台向社会开放,通过向外部的服务来实现技术和创新的共享。

在制造资源我们愿意与全球的汽车的玩家和客户实现共享,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业务就是我们以全球领先的高性能汽车的制造商麦格纳公司合资成立的高性能电动汽车制造基地,未来向多品牌的客户开放。

供应链的开放和共享就不说了,最主要的就是我们已经建立了自己一体化的动力总成的公司,这家公司凝聚了九年的核心技术,我们在保证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将向所有业内的同行来进行服务。

最后是资本的开放和共享。大家知道,我们参与投的安鹏基金是北汽在北京市的支持下建立了新能源汽车发展基金,这个基金一个是着重于前瞻技术和创新技术的开发,另外是产业孵化和产业发展的投放,所以热忱的欢迎技术拥有者和产业所有者跟我们来共同研究探讨。

总而言之,我们一直秉承着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理念,那就是越开放、越融合,我们才能越成长,谢谢大家!

[NextPage]
上一篇:山东邹城交管胁迫货车安DPF,纪委介入
7月27日,2023世界汽车制造技术暨智能装备博览会在武汉震撼开幕!
7月27日,时隔三年重聚武汉,2023世界汽车制造技术暨智能装备博览会在武汉国标博览中心隆重开幕。一站式解决资源互通、信息交流、产品贸易的需求,成就不容错过的行业盛会。 [详细]
2023-07-28 11:48:12
 
论剑上海@2022第十届中国国际汽车动力总成峰会圆满落幕
由BIMI AUTO佰觅汽车/上海博勘商务咨询公司(http://www.autopt.org/2022/)主办的IAPS2022第十届中国国际汽车动力总成峰会于9月7日在上海圆满落幕 [详细]
2022-09-09 18:25:53
 
IAPS2021第九届中国国际汽车动力总成峰会
2021年6月24-25日,由上海博勘商务咨询公司/上海佰觅商务咨询公司(www.borscon.com)主办的IAPS2021第九届中国国际汽车动力总成峰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此次大会立足于汽车动力总成行业的实际情况,来自国内外动力总成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领先企业决策者/高层荟聚中国上海,解析动力总成行业现状,共话发展未来。 [详细]
2021-06-29 11:05:45
 
北汽新能源5月销量:1197辆
日前,北汽新能源的最新销量成绩公布。5月,北汽新能源销量1197辆,与去年同期的2106辆相比下滑明显;今年1-5月累计销量5374辆,与去年累计销量11692辆相比同比下滑54.04%。 [详细]
2021-06-16 14:04:43
 
代康伟出任总经理 
4月29日,北汽蓝谷宣布,任命原北汽新能源工程院副院长代康伟为北汽新能源公司总经理兼任北汽蓝谷公司总经理。 [详细]
2021-04-29 08:30:11
 
“2021中国汽车软件质量峰会”带你走进软件开发及管理等领域
为此ATC汽车技术会议特地联合国内优秀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专家为从事软件行业的工程师们带来首届“2021中国汽车软件质量峰会”,峰会将于2021年3月18-19日在上海召开,以“主题演讲+互动解疑+圆桌讨论”的形式,聚焦汽车软件质量开发与管理发展的需求点和痛点分析,致力于解决汽车软件市场难点,巩固未来驾驶的安全保障。 [详细]
2021-03-03 17:52:59
 
余承东秘方北汽 华为或将助力北汽打造ARCFOX
近日,华为消费者BG总裁余承东、全球生态发展部总裁汪严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TO蔡建永、Marketing与销售服务部副总经理王隽一行到访北汽集团基地,与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德义,北汽集团总经理助理、北汽新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刘宇,ARCFOX极狐汽车总裁于立国等会面交流,就进一步加强、加大合作,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共创新模式深入洽谈。 [详细]
2021-02-08 08:40:22
 
姜德义辞职 刘宇接任北汽蓝谷董事长
1月25日,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近日收到姜德义先生递交的《辞职函》,姜德义先生因工作原因向董事会提出辞去公司九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职务。辞职后,姜德义先生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详细]
2021-01-27 08:24:25
 
华为成立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零部件投资评审委员会 强化汽车业务
华为近日成立了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零部件投资评审委员会,由华为高级副总裁、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负责,未来消费者BG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相关业务战略、投资等将由该组织决策。知情人士表示,汽车业务目前是华为急需强化战略投入的业务,做出此改革是为了整合拉通内部资源,通过集团军作战模式快速决策汽车相关业务。 [详细]
2021-01-20 10:56:14
 
同比降82.79% 北汽新能源2020销量公布
近日,北汽蓝谷公布了其子公司北汽新能源在2020年的销量成绩,数据显示,北汽新能源2020全年累计销量25914辆,与去年的150601辆相比下降82.79%;而从12月单月来看,其12月销量1037辆,相较去年同期的36613辆下降了97.17%,意味着销量仍未有回暖迹象。 [详细]
2021-01-20 10:32:13
 
 
一汽-大众第1000万台发动机下线
宁德时代计划在印尼建厂 将投资50亿美元
LG化学高镍电池预计明年交付特斯拉
大众在欧洲或需要40座电池厂
热点排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新闻专题
· 第十六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
· 2018年北京国际车展专题报道
· 2017年上海国际车展专题报道
· 2017中国国际节能与新能源车展专题报道
· 2016北京国际车展专题报道
· 2016年天津国际客车、公交车及零部件展
· 2015天津国际客车、公交车及维保工具展
回顶部
关于我们 智库平台 科瑞咨询 招聘英才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电话:4006-997-802    客服邮箱:market@autothinker.net    投稿邮箱:news@autothinker.net
Copyright @ 2010 - 2018 China-Qiche All Rights Reserved 沈阳科瑞信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辽ICP备1801847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B2-20180363
手机版
执行时间:1.5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