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说:“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这一切让我感到十分亲切。”5年多来,陕西省、西安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倾力打造中国最大内陆港——西安国际港务区,推动以中欧班列(西安)为代表的对外开放和贸易跑出加速度,一度开创“年度重载率、货运量、实际开行量、单月开行量”四个全国第一。截至今年10月底,中欧班列(西安)开行突破1000列,已成为丝路经济带上的新使者和“金名片”。
坚守“造港开埠”使命 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日趋成熟
“十年磨一剑,剑指欧亚大陆桥。”西安市自2008年组建国际港务区以来,始终坚守为中国内陆“造港开埠”使命,按照“先建内陆港、后建开发区、再建东部新城”的发展路径,创立“港口内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内陆港模式,着力打造“‘一带一路’上最大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商贸物流集散地和大西安东部城市新中心”,目前基本形成临港产业、电子商务、新金融、现代商贸物流、文体健康等五大主导产业体系,先后获得“国家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基地”“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核心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15个国家级称号。
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提出“加快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大力发展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建设富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理念。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提出,2018年要实现中欧班列(西安)开行1000列的目标,强调要扎扎实实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全力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为此,西安市围绕“三个经济”,倾心倾力打造国际港务区为大西安东部中心城区和万亿商贸物流产业集群,使之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国际经贸活动商品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与人才流汇聚的中心,有力承载起陕西和西安扩大对外开放的时代重任。
经过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奋斗,今天国际港务区已在新金融产业方面,聚集中民投、关天国际、陕西金控等一批新金融企业,园内的融资租赁企业数占全省70%、商业保理企业数占全省90%。
坚持“港—区—城”发展战略 “四个着力”打造中国内陆第一大港
着力建设新平台。一是大力推进平台体系建设。目前,占地4.67平方公里的西安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国家九部委验收,运行良好,成为陕西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占地2058亩的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2017年集装箱吞吐量13.8万标准箱,今年1月至9月,共完成集装箱运量8.2万标准箱;西安新筑铁路综合物流中心项目,站前站场路基工程总体已完成99.6%,桥涵工程已完成46座(共设计53座),列车到发区已于9月28日18时正式通车运行,到发线增至17条;中国邮政在全国布局的四大分拣中心之一,占地300亩的西安邮件处理中心项目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西安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平台2017年完成516万单,跨境出口单量位居全国出口试点城市前列,今年1月至9月跨境电商进出口完成200万单,进出口货值7700万美元。
二是创新监管模式。先后建成进境粮食、肉类、整车口岸,新增铁路口岸监管区和综合保税区集装箱堆场超过6万平方米,为跨境电商和小麦、绿豆、板材、棉纱等整车的常态化进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极大提升开行效率;升级查验光机服务器,每日最大通关量达11万单;在德国法兰克福、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州等地设立了8处“海外仓”。
着力打造新港口。一是加快构建西安港口岸体系。国际港务区粮食、肉类、整车三个进口指定口岸全部建成运营。2018年8月19日,中欧货运班列(北哈州—陕西)爱菊集团集装箱散装粮食进口班列正式发车。今年以来,共有约13961吨哈萨克斯坦小麦和乌兹别克斯坦绿豆通过西安港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进入中国市场;肉类口岸共进口加拿大、美国等国家肉品约420吨,业务范围遍及美国、加拿大、西班牙等欧美各国;汽车整车口岸从启动建设到建成投运仅用36天,首批160辆沃尔沃进口汽车已经顺利抵港。探索出美国长滩港启运、青岛港中转、西安港清关的“海铁联运+冷链运输+肉类口岸”新模式,适合内陆地区的港口口岸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二是全力提升西安港通关效率。青岛港、连云港港、天津港、哈铁等在西安港设立办事处,共同签署了《青岛·西安关、检、港推动“一带一路”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备忘录》,中铁集装箱公司、中铁联合集装箱公司入驻港务区开展业务。韵达、EMS、申通等8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与海关实现了系统对接。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内的西安港铁路口岸监管区投入使用,实现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与海关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充分保障中欧班列(西安)的健康运营。
着力构建新通道。“海陆空”国际、国内、区域三层级的立体化物流大通道已初步建成。一是国际通道方面。向西通过国际铁路联运,中欧班列(西安)开行西安至中亚五国、伊朗(阿富汗)、德国汉堡、波兰马拉舍维奇(华沙)、芬兰科沃拉、匈牙利布达佩斯、比利时根特、意大利米兰、白俄罗斯明斯克及俄罗斯等10条精品线路,实现中亚、中东及欧洲地区主要货源地的全覆盖;向东通过海铁联运,常态化开行往返青岛港等的五定班列,辐射日韩、东南亚;向南推进与广西凭祥口岸、防城港的合作,打通与东南亚各国的陆路通道,打造承东启西、连接南北、贯通欧亚、辐射全球的商贸物流枢纽。截至10月底,中欧班列(西安)今年已开行1000列,重载率、货运量均居全国第一。
二是国内通道方面。开拓了西安至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满洲里等口岸的陆路通道,开行西安至长三角、珠三角等货源地的国内班列,形成国内“一带一路”商品集散中心。将推进与宁波港共建“海铁联运”大通道,探索中欧班列(西安)与中欧班列(义乌)合作,促进西安与宁波、义乌经贸往来。
着力实现新突破。一是打造产业中心。商贸物流产业方面,引进了安博、传化、苏宁、申通等国内外知名平台龙头企业。电商产业方面,国内排名前十的电商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占到陕西省60%,2017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100亿元;打造集成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能源化工、木材、汽车整车、粮食、肉类、碳排放、棉纱、跨境快消品等10余类大宗商品要素交易平台,2017年大宗商品交易额超750亿元,税收超8000万元。新金融产业方面,聚集了中民投、关天国际、陕西金控等一批新金融企业,业务规模超过100亿元。临港产业方面,承接产业转移,引进深圳中联盛、思赢英格等10余家企业入港发展。文体产业方面,引进当当数字出版基地、连连看全球运营中心等重点项目,文体健康类企业实现井喷式增长。1月至9月,完成引进外资10062.8万美元,完成年度保底任务的102.68%。完成引进内资360.88亿元,其中,完成引进国资92.67亿元,完成年度保底任务的307%,完成引进民资163.21亿元,完成年度保底任务的274.26%,完成引进央资105亿元,完成年度保底任务的176.6%。
二是打造城市中心。围绕西安奥体中心全力打造大西安东部新中心,其中十四届全运会主场馆体育馆屋盖钢结构已正式合龙,馆轮廓初步呈现;游泳跳水馆屋面钢结构桁架滑移完毕,完成合龙;体育场主体混凝土结构已完成,钢罩棚花瓣拼装已完成,即将开始钢结构模块的“第一吊”。全运村、全运湖、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重大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华润、绿城、万科、万达、招商局等知名城市开发运营企业竞相投资港务区,投资规模超过2000亿。港务区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和价值兑现期。
[Next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