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消息,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中国信息化百人会联合主办的2019全球未来出行大会(GFM2019)在浙江省德清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司长徐亚华,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之江实验室主任朱世强,蔚来创始人李斌等13位政界、学界以及出行领域相关企业大咖出席。
在新一轮技术革命驱动下,全球出行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在以电动化为根基的绿色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跨界融合浪潮中,中国已成为这场变革的战略重心。在汽车产业乃至出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GFM2019以汇聚未来出行产业新思维、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为使命,见证和推动这场关于人类美好出行的时代创新浪潮。
以下为世界银行首席交通专家Arturo Ardila-Gomez演讲实录:
Arturo Ardila-Gomez
世界银行首席交通专家
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今天的“未来出行大会”,感谢主办方的邀请。刚才勋爵先生作了非常好的演讲,在他之后演讲我也感到了一些压力,我希望尽我所能给大家带来一个有意思的演讲。
今天这个演讲主要来讲一下在未来城市交通出行的愿景。
我们可以看到,在2025年的时候,一个项目是要推行汽车的电动化,另外一个研究是讲到会有3个亿的汽车,有电动化的我们可能有更多的汽车,但是我们要思考一下二氧化碳的排放或者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自动驾驶的汽车可能到2070年的时候会有更高的自动驾驶的级别,会有非常大的一个比例的汽车是能够进行自动驾驶的,但是这个要求我们要为乘客,为在路上的这些行人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而且汽车要更好地预测行人的行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国家当中,其实他们是没有人行道的,比如在非洲的一些国家当中是没有人行道的,这样的情况下自动驾驶汽车是没有办法去预测行人的这些行为的,因为行人和车是不分流的。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汽车是不会为停车或者交通的拥堵来支付费用的,我们在发展中国家中看到这样的情况,汽车可以在人行道上进行停放,人行道其实是专门为行人所提供的基础设施,不是用来停车的。这里有一些照片,有一些在厄瓜多尔、有一些在蒙古、有一些在中国的照片,这里的汽车都是占用了人行道的空间,而且他们没有付费,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人行道占据的情况。而且之前勋爵也讲到,95%时间这些汽车是停着的,并没有开在路上,所以95%的时间这些汽车占据了人行道的位置。
回到自动驾驶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对于自动驾驶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汽车没有办法进行行人行为的预测,而且本来可能这个地方不会出现一个人,但是因为人车不分流的情况,可能突然就冒出来这样一个人,这就给自动驾驶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
我们可以看到,在未来出行会发生巨大的变革,之前的演讲者也是讲到了,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可能不想要再去买私家车了,但是有一些网约车的公司提供了一些不同的服务,现在是从这些公共交通系统当中去吸引了更多的乘客来使用他们的服务,这就是让人们从公共交通被吸引到乘用车出行当中,而且更多的人觉得这样如此麻烦,不如再买一辆车。所以我们无论在美国,有Uber、Lyft,他们业务越好其实是人们买了更多的车,如果人能获取更多的车,他们就会说有这么多车我就用车吧。
如果我们来看一下全球,在2050年如果完全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用车水平,有60亿人口就差不多有60亿辆车,无论是否是自动的,有的是用内燃机的、有的是电动汽车,60亿辆车将会带来巨大的对全球的影响,我们将不会达到我们之前所指定的法国《巴黎协议》把气温控制在提升1.5摄氏度的目标,就会带来巨大的碳足迹。
看一下公共交通重要的作用。中国现在地铁以及轻轨交通的里程数,单一一个国家就超过了其他世界各国的总和。我们来看一下北京,一个城市就有1202万次的客流量,就是说有1200多万人他们决定自己不要坐车了,用地铁了。如果转换成道路交通的话,那就是大约925万辆的车,这就会产生4900多万吨的碳,如果中国没有地铁,就需要额外的汽车,额外的汽车就是5514万辆车,将会带来多少的碳排放呢?那就是294.2亿吨的碳。来看全世界如何呢,如果没有地铁的话,我们需要差不多接近1.3亿辆车的需求,以及1.3亿辆汽车将会每天在路面上跑动,这将诞生多么大的碳排放呢?就是689.7亿吨的碳排放,这是非常巨大的,而且每辆车使用的年龄将会接近12年,所以说这是巨大的一个危害。发展中国家大多数人,他们都喜欢选择公共交通。
我们来看一下右边的一个图片,就是我们这种共享汽车的公司都会鼓励人们去乘车,导致很多这样的小车就在道路上拥堵,你看到基本上他们上面没有多少的乘客乘坐,但是却把汽车引入到路面进行驾驶,导致非常严重的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
来看一下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都在使用公共交通,公共交通是非常高效的,路面的面积来说,如果每个人都开车,整个路就会堵在一起,也会带来非常巨大的碳排放。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进行一个模式的变革,我们要鼓励更多的人尽可能不要用车,尽可能转换成使用步行或者骑行共享自行车,或者进一步的转换成利用公共交通,这样能够更好的让城市可持续发展。我们来看很多的发达国家正在做这样的事情,来看一下公共交通的占比,巴黎占59%,巴塞罗那占39%,苏黎士占32%,这些城市有非常高的公共交通使用率,而公共交通也占了非常非常大的比重,伦敦占31%,可以在发达国家做到,我们也可以在其他国家做到。
其次看土地的使用,左边的图,就是非常非常遥远以及没有连接的一个城市的构建,没有任何公共的交通,没有任何的连接,而在右手边的图能够看到,非常密布的土地的使用,而且设计的非常好,可以看到公共交通能够在上面通过,而且能够非常方便的让人们使用各种方式的交通,而基建设施也是跟土地使用非常相关的。这个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让人们能够看到让更多的公共面积用于我们公共交通使用,而不是私家车的使用,这是非常关键的。
电动汽车有较低的碳足迹,有非常多的收益,尤其对污染来说,对本地的污染,电动汽车有非常大的收益,它基本上是零本地碳排放,但是对全球来说并不是完全的零,这是我们发展的动向和趋势。
这页可以看到,电动巴士能够乘用的人数以及电动汽车能够乘用的人数,根据电池的重量以及电量的使用,我们每次的使用如果把电用在公共交通上,它的效益是更高的,每次能够乘坐至少80个乘客。我们进行电动化的话,就应该先把公共交通电动化,中国就做的非常好,把中国的公共客车做成电动化,在青海就有这样的做法。
我们在汽车方面,不应该只是让所有的车全部成为电动化,而汽车真正的使用模式我建议就是,共享性、电动性、自动性、流动性,这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一个真正的出行方式的结合。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讲成本。我们要对车的使用以及车的停放收费更高的价格,要制定很好的价格机制,要对它产生的污染、对它产生的城市交通的拥堵、对路面无故的占用都要进行收费,这就鼓励大家不再使用共享出行。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低碳模式的门到门的出行,并不是单独的打一个Uber、打一个滴滴,让他们享受门到门的交通,但是又带来污染,我们要做的就是实行可持续的运营方式,我们要鼓励更多的使用共同交通大范围、长距离的交通,但是最后一公里使用比较简单的,比如说共享单车、步行等等这种方式,以及其他的一种连接互动式的方式。这是我的建议,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