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提速“稳”字当先
9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介绍“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
稳定有效投资”有关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强调发力基建项目释放了基建提速的信号。受政策红利的影响,9月18日-19日期间基建工程指数(399995.SZ)累计上涨达5.45%。不过,基建发力仍需把握发展速度节奏,以各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为例,各地仍需量力而行且需严格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包芳鸣)
湖州4条轨道交通线、荥阳4条轨道交通线、眉山2条轨道交通线……这是近期浙江湖州市、河南荥阳市、四川眉山市对外公布的轨道交通线路。上述三个城市,是目前各大城市加快地铁规划编制和修订的一个缩影。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意见》,提出要量力而行,有序推进。尽管国务院大幅提高了修建轨道交通标准,但大部分地级市在建设轨道交通方面热情不减,包括淄博、潍坊、九江、赣州、惠州、襄阳等城市。另外,已经修建轨道交通的城市则正加快编制更宏大的中长期规划,包括北京、青岛、上海、天津、西安、武汉等城市。
9月18日,国家发改委举行“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稳定有效投资”专题新闻发布会。主要介绍了补短板的重点领域方向,包括基础设施、农业、民生、环保等领域。国家发改委基础司副司长马强指出,各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仍需要把握节奏量力而行。“(要)有效防范项目实施风险。合理把握发展速度节奏,(新要求)对申报新一轮建设规划作出规定,要求加强城市政府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建设、运营的资金保障,根据自身财力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律有序推进项目建设,保证项目合理工期。”马强在发改委1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各地加快轨道交通建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尽管今年7月国务院将修建轨道交通的标准大幅提高,要求各地量力而行修轨道交通,但是各地修建轨道交通的热情依然高涨。
例如近期浙江湖州市、四川眉山市、河南荥阳皆有轨道交通线路公示,另外7月下旬山东淄博市在公示的《淄博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8-2024)》也提出了2个轨道线路。
其中浙江湖州市规划了到2035年的4条轨道交通线路,分别是1-4号线,长度在25.2公里到46.5公里不等,总长达到145公里,其中1号线从湖州站到南浔,2号线从图影到长西村,3号线从龙之梦到湖东站,4号线从长兴站到二里桥路。
河南荥阳市城乡总体规划(2018-2035年)公示内容是,荥阳市中心城区将规划8号线、10号线、21号线3条轨道交通线路,在荥阳南部规划有轨道交通6号线,该公示内容在10月1日结束。
四川眉山市公示的《眉山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眉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在民用航空方面,要建设新增洪雅、丹棱2处通用机场,重点加强眉山与天府国际机场的快速联系;铁路方面,规划建设3条城际铁路和5条普通铁路;市域轨道方面,规划R1、R2两条市域铁路与成都相连。
不过,在轨道交通热潮背后,诸多城市修建地铁标准不足,修建轻轨也是刚达到标准,规划编制背后,是否有能力建设和运营是个问题。
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梁青槐指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无论施工或基建设备都已经成体系了,国家将修建轨道交通的标准调高比较符合国情。“城市轨道交通造价非常大,对一个城市社会经济影响较大,因此一定要量力而行。”他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以浙江湖州为例,其
2017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476.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37亿元,2017年湖州市区常住人口166.6万人,仅复合修建轻轨的条件(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15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15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150万人以上),还达不到修建地铁的条件(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在3000亿元以上,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
华东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秦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城市轨道交通有几种方式,地铁是最贵的一种,可以修城市轨道交通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但不一定选地铁。GDP代表了经济活跃程度,代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代表这个城市对周边人口吸引力的强度,人口多才需要轨道交通。
短期太超前项目难获批
据了解,目前各大城市都在加快轨道交通规划编制或者修编,其中没有修轨道交通的城市,都在纷纷公示线路。除了上文所述城市外,基本各个地级市以及GDP在3000亿左右的城市都有筹划轨道交通。
而已经修建轨道交通的城市,则在筹划到2035年的新规划。因为十九大报告远期规划到2035年,所以各个城市新的轨道交通规划也瞄准了2035年。这些城市新的目标也很宏大,包括北京、上海、武汉、青岛、西安、成都等。其中,上海市2017年到2035年的城市总体规划,就提出形成城际线、市区线、局域线“三个10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另外,《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草案于今年年初进行了公示。该草案显示,至2035年,广州城市轨道网络达2000公里,为现在的5倍。
今年1月,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田振清对媒体也指出,目前正在编制的《北京市轨道交通三期规划(2021到2035年)》预计还要新增500公里,未来北京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到1500公里。
除此之外,青岛、天津、南京、杭州等城市也正加快轨道交通建设。资深铁路规划专家张江宇指出,各地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修轨道交通。“对于经济总量不大、财政收入不高的城市,可以先修轻轨,等经济总量大了,人口多了,达到了地铁修建条件再修地铁,但是一定要预留好地和红线,否则以后拆迁成本太高。”他说。
21世纪经济报记者了解到,尽管目前很多城市轨道交通新的规划编制完成,但短期内难获得审批。因为根据国务院最新要求,建设规划调整应在完成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后予以统筹考虑,原则上不得新增项目。原则上本轮建设规划实施最后一年或规划项目总投资完成70%以上的,方可开展新一轮建设规划报批工作。
华东交通大学交通学院教授秦鸣同时表示,修地铁要有多种多样的融资方式,比如南昌一号线和南昌二号线融资方式就不一样。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一些地铁沿线土地升值可以变为投资资金,也可使用银行贷款和地方融资等方式。“但是地铁和轻轨投资都不能太超前,否则地方财政运营补贴压力很大。”
她说。
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巡视员刘世虎在9月18日指出,
各地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大项目储备力度。重点在补短板、强弱项、优化结构等方面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重大项目。为此要保障在建项目后续融资。
督促地方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支持在建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但是他指出,要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地方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严格落实项目建设条件,区分轻重缓急、科学有序推进。
[Next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