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期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系统性金融风险完全可控。并称银保监会将通过稳步推进理财子公司改革、要求银行业做好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允许保险资金设立专项产品等举措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要求,推动金融市场回归到正常健康发展的轨道。
对此,银保监会及银行业内多位相关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当前银行业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可控,强制平仓情况也属少数。
专家和分析人士指出,金融市场短期出现较大幅度异常波动,与我国实体经济向好的基本面背离,接下来有更多支持实体经济措施“在路上”,包括保险资金在内的优质的长期资金有望进一步助力风险化解。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保险资金设立专项产品料按照市场化原则设立发行,面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主要投资于上市公司股票、债券等标的,参与化解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该产品将设定合理锁定期,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监管,主要采取股东受让、上市公司回购以及其他方式平稳退出。
商业银行不会“一平了之”
郭树清明确提出,“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地做好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在质押品触及止损线时,质权人应当综合评估出质人实际风险和未来发展前景等因素,采取恰当方式稳妥处理。”
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银行业股权质押融资业务平稳,风险在可控范围内。“股权质押融资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之一,商业银行已经有相当成熟的、差异化的业务体系。即便在触发平仓线时,商业银行首先做的也不是‘一平了之’,而是积极与相关企业协商。”该负责人表示,企业质押的股权仅作为第二还款来源,第一还款来源还是企业自身现金流,当前实体企业的经营基本面、前景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中国建设银行信贷管理部副总经理尚妍表示,“前期股市出现大幅波动后,商业银行已密切关注股票质押融资业务风险,从建行自身来看,目前来看风险可控。”一方面,从银行股票质押融资业务来看,抵质押率都是比较低的,目前压力测试表明风险可控;另一方面,很多情况下股票质押贷款中,企业股票并不是唯一的抵质押品。
“按照监管部门要求支持实体经济、维护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等要求,我们所有贷款管理已经按照监管要求,综合评估(股票质押融资业务)第一还款来源,通过企业经营表现、财务状况等总体判断业务风险。即使股票跌到平仓线,会先看第一还款来源,银行也不会轻易动用这个手段。前期大幅波动,我认为还是主要受到外部市场波动的影响,对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影响并不是很大。”尚妍说。
更多优质长期资金料助力风险化解
分析人士预计,未来将有更多优质长期资金助力风险化解、支持实体企业发展。首先,从理财子公司层面来说,按照“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相关要求,银保监会制定了《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根据公开征求意见反馈情况积极研究采纳科学合理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尽快正式发布实施,同时,加强对商业银行的指导,稳步推进理财子公司改革。
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潘东预计,理财子公司落地渐成现实,将深刻影响我国资管行业、金融业的格局乃至实体经济的投融资结构。一是理财子公司将打破刚性兑付,通过净值化产品实现风险和收益过手,避免风险积聚在银行体系内,有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二是允许理财子公司直接投资股票,无疑将为股票市场拓宽新的潜在投资者及资金来源,有利于提高股市的稳定性。三是理财子公司通过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产品比例,可提高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使资金在实体企业的配置更有效率,更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潘东说,未来理财子公司将依托于银行的客户基础和渠道支持,大力发展净值型理财产品,“受人之托,代人理财”。
“非标债权业务以往限于母行资产规模的大小,公募理财也不能直接进入股票市场,这些都取消了限制。但具体能有多少资金进入股市,还是取决于资本市场本身状况、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等。”鉴于此,潘东建议,下一步资本市场也应练好内功,提升上市公司品质,以更好的回报投资者,吸引更多长期资金投入。
而从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优势来看,郭树清要求“加大保险资金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允许保险资金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监管”。
专家认为,目前监管要求保险公司投资权益类资产不得超过30%。此次公布“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的监管,将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支持暂时遇到困难、但依然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5.87万亿元,投资股票和基金的规模分别为1.30万亿元和0.89万亿元(合计2.19万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比例为8.17%和5.58%(合计为13.75%)。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认为,保险业对股票的关注和投资明显不同于其他资产管理行业。从多年在资本市场的操作上来说,保险资金应该发挥大资金、长资金的专业优势,以蓝筹为主要投资对象,以大宗交易为主要投资方式,以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为主要投资策略,以追求投资标的内在价值的增长,而不是二级市场的短期收益。
机构看好长期经济基本面
郭树清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近日我国金融市场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较大幅度异常波动,与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严重脱节,与我国金融体系整体稳健状况不相符合。
而接受记者采访的银行业内人士也认为,我国实体企业基本面稳定,尤其是新经济仍有较大发展潜力。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健康可控的范畴,不能简单通过短期的经济增量、股市波动来判断中国经济。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爆发的根本性因素均在监控范围内。
“股票市场的下挫,虽然对金融市场有一定冲击,但是也不能过于放大。”在刘元春看来,由股权质押可能带来的杠杆收缩效应,由于政策的对冲,成为系统性风险起因的概率非常小。中国或者说全球新兴经济体的变化都有其规律性,不宜过度解读。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程实表示,长期来看,随着供给侧改革深化,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潜能仍在积蓄。在当前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形势下,如何从短期压力平稳过渡至长期潜力,将是四季度中国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
[Next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