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研究网_汽车智库互动平台 官方微信 科瑞咨询  
汽车研究网,我的汽车领域专家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行业快讯 新能源 智能汽车 前沿技术 数据快讯  
乘用车 卡车 客车 专用车 零部件 发动机 自主品牌  
高层动态 合资合作 整合并购 战略规划 出口 召回 终端市场 经营业绩 人事变动 新品上市 品牌营销  
国际政策 国内政策 地方政策  
经济指标 改革规划 基建投资 能源环境 金融商贸    
知识术语  汽车人物  汽车展会  科研院校 人才招聘    
热点透视 产销分析 展会论坛 厂商专题    
一文告诉你中国重汽曼技术“百万公里”的背后奥秘
来源:商用车新网   编辑:侯小南  2018-09-11 14:06:39 字号   打印  收藏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自2009年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如今已过去九年,距2013年正式推出同德国曼公司同等技术水平发动机产品也已有五年时间。中国重汽曼技术发动机在市场上的优异表现充分证明了其在可靠性、经济性等方面的优势,是什么让曼技术发动机具备这样的优势呢?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以下的九个“1”。

第一个“1”,是一脉相承

众所周知,世界柴油机的发明者狄塞尔,便是德国曼公司工程师,所以称柴油机也叫“狄塞尔”机,换句话说,德国的曼公司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柴油机。同时,中国重汽也是新中国第一辆重卡的诞生地。双方的合作是对柴油发动机和重卡技术创新精神的一脉相承。当前,中国重汽曼技术发动机已覆盖5升、7升、9升、11升、13升,正在规划16升,排放最高可满足国六。

2009年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开始全面战略合作,曼公司将整车、发动机技术以“独占许可”的方式授权中国重汽,由此,展开了曼技术的国产化之路。

第二个“1”,是150万的B10寿命

B10寿命150万公里,并可持续运行4万公里/月。曼机的这句承诺绝不是盲目的,是有实践证明支撑的。

一个月能跑4万公里不算高水平,能26个月不断地月均4万公里,2年多一点就跑到100万公里才是真正的高水平。这种实例越来越多,已证明曼机产品的可靠性。

这份可靠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曼机与德国曼公司采用了一致的设计、验证、实验和制造流程,连材质也是一样的。

二是发动机上所有关键零部件(总成)都是和德国曼公司一致的配套体系。在这些国际或国内知名配套企业强力“加持”下,曼机可以说是集合了全世界的精华;

三是生产设备的保障。当前曼机的这条生产线是和德国曼公司同步的,它的精准度、各环节的数据采集、无尘无压、恒温恒湿可以说绝对是世界顶级的。中国重汽也付出巨大成本,为的就是保证品质。

第三个“1”,是一口气跑10万公里不换机油

当前发动机品牌都在宣传的“长换油”概念,中间必须在一定的公里数换一次机油,也俗称“强保”或“首保”,从第二次开始才敢10万公里换机油。但中国重汽曼机根本就没有首保或强保这一说,第一次换机油就是10万公里。

这主要得益于曼机本身制造精度非常高;二是曼机独有的数控高压清洗过程,通过后,曼机缸体缸盖的毛刺得到清除,保证了发动机绝对清洁;第三个是用了长效机油和滤芯。

第四个“1”,是一根皮带

当前曼机将发电机、压缩机、水泵三个组件用一根皮带驱动,并且能自动张紧,改变了以前多根皮带交叉无序的情况,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发动机外观变得简洁,在更换皮带时,无需像以前或其它发动机那样拆解风扇,维护保养省时也省力。

第五个“1”,是一个模块的设计理念

中国重汽是国内“模块化”设计的第一人。曼机将燃油系统和机油系统都进行模块化设计。模块化之后,零部件数量直接减少了400个。这相当于减少了大量的故障点,大大降低了曼机的故障率。

虽现在众多发动机都在进行模块化设计,降低故障率。殊不知,5年前,曼机就已经这样做了。5年的市场实践,曼机先进设计理念的实施得到了市场的验证。当前中国重汽的燃油模块、油机模块是国内最为成熟可靠的。

第六个“1”,是呲缸垫、油水混在一起的情况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的曼机,设计上使冷却和润滑回路保持独立,中间没有通道。从根本上一次性解决呲缸垫、油水混合的毛病。

第七个“1”,是一马当先

中国重汽是首个在国内推出500马力以上产品的厂家,中国重汽曼机的“一马当先”既体现在动力足,又体现在发动机的研发和使用上,以发动机界见谁超谁的MC13为例,扭矩储备系数大、提速快,发动机的净功率540马力,在国内同排量机型中可以说是水平最高的。

第八个“1”,是一“声”平安

这里的“声”字,是指曼机的噪音。

在搭载曼机车辆驾驶室内或附近,所能感受到的噪音,相比同类机型要低很多。

这种效果的产生不单是用了多少隔音材料,更重要的是发动机从设计、降噪技术应用、材料应用等环节上都做了全方面的考虑。依然用MC13举例,1米声压级噪音小于95dB,曼机的低噪音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第九个“1”,是184g/kW.h最低的燃油消耗率

发动机的经济性,历来是国内用户最看重的数据之一,在曼机开发时,就把节油当做了最主要的使命之一。通过高效燃烧系统开发、低摩擦技术、电控硅油风扇以及节能空压机等附件的应用,实现了优异的燃油经济性,发动机最低比油耗低于184g/kW.h,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大到气缸体,小到垫片,集成诸多先进的设计亮点,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成就了这样一款高可靠性、高燃油经济性的高水平发动机平台。中国重汽采取“拿来主义”,引进先进技术,且不断吸收转化为自己的力量,使曼机成为来自国外、合适国内的中重卡用发动机的标杆和典范!

了解完这九个“1”,你知道中国重汽曼技术发动机背后的奥秘了吗?

[NextPage]
上一篇:售14.88万元 荣威RX5智联网铂金版上市
 
一汽-大众第1000万台发动机下线
宁德时代计划在印尼建厂 将投资50亿美元
LG化学高镍电池预计明年交付特斯拉
大众在欧洲或需要40座电池厂
热点排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新闻专题
· 第十六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
· 2018年北京国际车展专题报道
· 2017年上海国际车展专题报道
· 2017中国国际节能与新能源车展专题报道
· 2016北京国际车展专题报道
· 2016年天津国际客车、公交车及零部件展
· 2015天津国际客车、公交车及维保工具展
回顶部
关于我们 智库平台 科瑞咨询 招聘英才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电话:4006-997-802    客服邮箱:market@autothinker.net    投稿邮箱:news@autothinker.net
Copyright @ 2010 - 2018 China-Qiche All Rights Reserved 沈阳科瑞信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辽ICP备1801847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B2-20180363
手机版
执行时间:1.5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