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雄韬股份发布2019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3.6亿元,同比减少-14.1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0.84亿元,同比增长197.56%。
从营收业务构成来看,燃料电池业务的营收为1799.4万元,占总营收比重的1.32%。
“虽然当前其燃料电池业务所占总营收比重不大,但考虑到目前氢燃料电池企业推广的数量有限,这个成绩在目前的氢燃料电池公司中也算不错了。”一位长期关注氢能行业的行业分析师告诉高工氢电,很多上市公司由于燃料电池部分收入基本忽略不计,都没有统计到财务报表中。
另一方面,雄韬股份针对燃料电池领域的投资还在持续加码。
从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来看,目前雄韬股份募集资金总额达13.2亿元,已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4.44亿元,其中有三个项目涉及燃料电池。
图片来源:雄韬股份2019年半年度报告
三年磨一剑 燃料电池布局提速
事实上,作为老牌铅酸电池企业,雄韬股份转型决心非常坚定。早在2016年就启动了燃料电池研发及对外投资。
资料显示,雄韬股份于2016年通过全资子公司鹏远自动化投资2500万元持有氢璞创能21.74%的股份,从而进入氢燃料电池领域。
不过,雄韬股份真正开始发力是从2017年10月开始。彼时其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雄韬氢燃料电池产业园《投资合作协议》,武汉雄韬氢雄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雄韬氢雄”)落户武汉沌口经开区,项目总投资115亿元。
今年以来,雄韬股份更是“快马加鞭”,与政府签订合作协议、产业园项目开工、投资首座固定式加氢站、控股子公司引进新股东、金属双极板燃料电池电堆项目研发突破等消息不断。
1月5日,雄韬股份公告,公司拟与大同市人民政府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在大同市投资建设雄韬氢能大同产业园项目,项目投资金额不少于30亿元。
3月8日,雄韬股份位于武汉的氢燃料电池产业园项目开工,该项目总投资115亿元,一期投资12亿元,计划今年生产1-3万套氢燃料电池发电机系统,主要用于公交车,将来会推广到小客车等车型。
6月,由雄韬氢雄投资的湖北省首座固定式加氢站在武汉汉南区正式奠基,预计9月底正式投入运营,加氢站设计日供氢能力1000kg,储备容量1000kg;采用35MPa的加注压力。
7月24日,雄韬股份发布消息称,23日,公司控股子公司大同氢雄云鼎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氢雄云鼎”)的增资扩股签约仪式在山西省大同市举行。此次增资后将新进股东大同开发区经济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引入大同市政府氢能产业战略扶持资金共计3.5亿元。
截至目前,雄韬股份在深圳、武汉、大同、上海、广州等地投资设立子公司推进氢能产业规划与布局。
阶段性成果涌现 打造燃料电池产业链
多年的布局深耕,雄韬股份在燃料电池领域包括膜电极、氢燃料电池电堆及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在内的多款产品都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公开资料显示,雄韬股份已开发出应用于交通领域的45kW、61kW和87kW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并通过了国家强制性检验。这些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已经分别应用于8.5米、10.5米、12米公交车,其中,8.5米和10.5米公交车已经在武汉和大同两地开始示范运营。
另一方面,雄韬股份在低载铂量催化剂、膜电极、铝制氢等各个领域自行投入研发,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研发投入方面,雄韬股份也在持续加码。目前雄韬股份已经建成标准实验与检测中心1座,直接投资产业链企业5家,合作产业内研究机构3家,参与氢燃料电池整车的研制多项。
从一系列布局动作来看,雄韬股份在技术研发、产业布局方面同时发力,涉足从上游关键材料及零部件到下游加氢站等全产业链,雄心可见一斑。
截止目前,雄韬股份已经形成了“铅酸+锂电+燃料电池”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业务发展模式。
业内分析认为,目前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领域有亿华通、新源动力、广东国鸿、爱德曼、上海重塑等多家颇具实力的企业,这些企业进入相对较早,而且其配套的氢燃料电池车已经陆陆续续进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及《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中,处于相对领先的位置。
不过,考虑到中国氢燃料电池产业链尚处于起步阶段,参与企业都亟待发展壮大,此时雄韬股份深入布局,打造产业链闭环,后来居上也是有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