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研究网_汽车智库互动平台 官方微信 科瑞咨询  
汽车研究网,我的汽车领域专家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行业快讯 新能源 智能汽车 前沿技术 数据快讯  
乘用车 卡车 客车 专用车 零部件 发动机 自主品牌  
高层动态 合资合作 整合并购 战略规划 出口 召回 终端市场 经营业绩 人事变动 新品上市 品牌营销  
国际政策 国内政策 地方政策  
经济指标 改革规划 基建投资 能源环境 金融商贸    
知识术语  汽车人物  汽车展会  科研院校 人才招聘    
热点透视 产销分析 展会论坛 厂商专题    
新能源汽车资质申请攻略:13家成功资质申请者之经验谈
来源:第一电动网   编辑:杨逸轩  2017-04-24 08:42:09 字号   打印  收藏

2017年3月28日,发改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核准的批复》(发改产业〔2017〕729号),同意按照《国务院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年本)的通知》和《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的要求,同意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这意味着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成为继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长城华冠、奇瑞新能源、敏安汽车、万向集团、江铃新能源、重庆金康、国能新能源、云度汽车、兰州知豆、河南速达之后,第13家获得独立新建纯电动生产资质的企业,也是首家研发学术机构进行产学研实践产业化的最新案例。

到目前为止,这13家获得资质的新建新能源汽车企业共投资260个亿,产能规划76万台。

浙江合众新能源资质申请之路

根据发改委核准文件,该项目单位为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地点为浙江省嘉兴市桐乡经济开发区,项目新建冲压车间、焊装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电池包生产线、综合研发楼、试车跑道、办公楼、联合站房等建筑和公用辅助配套设施,新增相关生产工艺设备,项目全部建成后形成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能力。项目总投资11569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97371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4700万元,建设期利息3619万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68190万元,银行贷款47500万元。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2014年10月由原奇瑞新能源汽车的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中心副主任方运舟注册成立。方运舟是中国最早一批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专家,是国家新能源汽车专家组成员,其在清华大学博士后的导师便是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欧阳明高教授。方运舟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参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和国家“十二五863”计划的编写,是最接近国家新能源政策与资质审核的专家之一。

浙江合众曾经计划只作为各个主机厂公司进行新能源汽车配套的供应商,“公司之初目标定位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重点是新能源板块),产品包含车身大型覆盖件生产、轻量化车身焊接喷涂及汽车主要总成零部(仪表板分装总成、内饰分装、电池包组装、动力总成及电控等总成组装),通过专业的研发与生产团队完成低本、高质量总产品,为国内各大主机厂有力配套商。” 然而,随着合众整合了清华大学新能源汽车体系相关的各种资源后,发现在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几乎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于是决定进一步在零部件基础上发展整车业务。

根据浙江合众的环评报告书,“合众汽车经过技术积累与努力。目前已具备整车正向开发能力并独立完成首款样车的开发,产品送至国家专业汽检测中心进行整车性能、三万公里可靠性多项检验,在安全性、可靠性、动力性、经济性等方面均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公司在嘉兴和桐乡设置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中心和零部件试制车间,为公司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整合国内优质资源,引进技术、吸收消化,现已开展了智能互联技术、轻量化技术、整车控制技术、电机驱动技术、电池管理系统等技术研发,形成了研发、生产、质控和采购等正向研发体系和整套汽车核心技术能力。根据公司长期战略发展需要经董事会批准决定启动新能源整车开发及制造项目。

虽然《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年产11.5万台套冲压件、车身及零部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已于2016年6月获得了批准,但为了实施整车战略,浙江合众决定在实施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后,年产11.5万台套冲压件、车身及零部件建设项目终止。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产品规划是从低端入手,逐渐提高。合众计划年产5万台纯电动乘用车,包括代号为EP10的年产1.5万台,EP10是A00级别微型电动车,续航里程在160-250公里之间。代号为EP20的年产2.5万台,EP20属于A级城市载客车,续航里程在220-300公里之间,而EP30年产1万台,属于MPV多功能车,续航里程在250公里左右。

浙江合众桐乡生产基地2016年6月开工建设,计划2017年6月完成一期建设,2017年10月开始生产。全部车型共计划实现销售收入60.2亿元,平均每台车实现销售收入12万元左右。

13家资质申请经验之谈

随着浙江合众拿到第13张新能源资质,关于国家继续放大窗口,放更多鲶鱼进来的讨论再度成为2017年上海车展期间的热门话题。《汽车海外并购》和《智能新能源汽车》获悉,国家对未来资质的发放有望随着《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的修订而逐渐收紧。

都说分儿分儿,学生的命根儿。对于大多数即将进入新能源汽车这所学校的新进入者来说,挡在大门口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则成了这些准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命根儿。那经过13张资质的发后后,申请资质的政策环境如何?未来到底有多困难?已经拿到资质的企业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让我们通过分析向读者一一道来,希望本文对还在资质申请路上徘徊的后来者提供些许借鉴。

政策环境

资质标尺——决不可小视的《规定》细节

申请新能源资质,是依据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签发的2015年第27号令《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来执行的。这个被政府内部称为“27号文”的规定自2015年7月10日开始施行以来,在开始半年的时间里业界反应十分谨慎,纷纷从各种渠道“打探”政府出台此项规定的真实目的。

从《规定》的设计初衷来看,这一政策属于对我国2004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补充和发扬,是汽车产业政策从“严格准入”到“宽进严管”的一次转型,目的当然是“放几条鲶鱼进来”,搅和一下2012年国务院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年)》后几年里新能源汽车 “一潭死水“ 的尴尬局面,用新能源汽车来快速切入,实现中国汽车行业弯道超车、做大做强的中国汽车梦。

当然,新能源汽车也是国家层面在房地产这个经济引擎逐渐失速后,积极寻找“既能拉动经济增长又能达到节能减排、减少污染目的“的最佳产业选择(虽然没有充分考虑从油井到车轮(from well to wheel)的全产业链的污染问题)。

我国2004年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和《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是管理我国汽车行业极其重要的法规,但这些政策只是对传统汽车领域的投资、准入、销售、售后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对新能源汽车的投资管理几乎是空白。2014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第二十条指出。要制定新能源汽车企业准入政策。包括研究出台公开透明、操作性强的新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准入条件,“支持社会资本和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参与新能源汽车科研生产。”《规定》的发布,进一步完善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这为跨界优质社会资源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开辟了道路,也为把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分开平行管理埋下了伏笔。

到目前为止,我们逐渐看到了《规定》对《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投资总额和生产规模的突破,“强调新建企业投资项目的不受《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关最低要求限制,由投资主体自行决定”;对《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资质的“铁饭碗”和“终身制”的突破,《规定》确定了资质的“有效期”,“纯电动乘用车产品有效期为3年。”

很快我们就会看到,今后《规定》还将继续对《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包括“中外合资股比限制“,“外商合资两个名额限制”等的核心内容进行全方位的突破,甚至允许外商独资进行新能源生产,直到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油汽车在政策层面完全平等独立,平行管理,原来适用传统汽油汽车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将不再对新能源汽车适用。

之后,《规定》将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未来会协调整合)以及补贴退坡一起,共同构成未来新能源汽车管理的纲领性文件,覆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下游整个价值链,实现与传统汽油车分开独立管理。

我们再具体来看一下《规定》的内容。虽然各部委博弈无处不在,但《规定》基本上从投资和准入两方面确立了发改委管投资和工信部管准入的未来新能源管理框架。

同时,发改委为主导的由纯电动乘用车行业专家组成的投资项目评审委员会对项目真实性和符合性进行审查,并在30个工作日内出具评审意见报发改委,发改委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平台综合专家委员会意见并综合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等在内的审查和地方发改局的意见,做出核准通过或不通过的决定。

发改委投资管理部分,主要是对投资主体资格进行了适当放松,不再要求投资总额和生产规模,但同时对投资主体的能力进行了细致要求,简单概括为:境内注册,具备一定规模的自有资金和融资能力,具有概念到样车的完整研发经历,具有研发团队和整车正向研发能力,掌握核心技术以及试验验证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具有整车试制能力,具备样车试制条件、工艺和装备,能试制不少于15辆样车并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

工信部准入管理部分,主要是对新建企业及产品的准入管理进行了规定,简单概括为:企业和产品符合《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要求,单独公告管理,质保承诺,资质三年有效期。

在经历了2014年11月和2015年3月的两次公开征求意见后,《规定》于2015年6月2日在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和工信部部长苗圩会签后正式发布,于2015年7月10日正式实施。

2016年10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

2016年12月20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积极引导新能源汽车健康有序发展,新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须具有动力系统等关键技术和整车研发能力,符合《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等相关要求。此外,在通知里明确提出,严格控制新增传统燃油汽车产能,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通知指出,传统汽车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执行。其中,新建中外合资轿车生产企业项目,由国务院核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含现有汽车企业跨类生产纯电动乘用车)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其余项目由省级政府核准。

2017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组织召开了汽车投资项目管理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禁止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严格控制现有汽车企业扩大传统燃油汽车产能(过去三年的产能利用率>90%、新能源汽车比例大于行业水平、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3%)。

经过一系列政策调整,中国初步确立了通过打压燃油汽车来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框架,并将新能源汽车提升到完全独立于传统汽油车的行业高度来进行管理,并且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管理边界在不断试探。

特斯拉再经历过多轮与非汽车企业合资传闻后,最近又爆出在中国建立独资企业,这样的传闻正是基于政策层面将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油车分开进行管理的趋势得出来的结论,管理传统汽油车的汽车产业政策将不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随着《新建》对外行造车的放开,对江淮大众新能源合资的放开,在国家强推新能源汽车的大背景下,将来新能源汽车放开合资名额、放开合资股比以及允许独资都是存在很大可能的。虽然此前特斯拉与非汽车企业的合资计划遭到主管部门明确反对。

在经过半年的准备期后,从2016年3月26日 北京新能源核准成为第一个拿到独立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之后,长江汽车、长城华冠、奇瑞新能源、敏安汽车、万向集团、江铃新能源、重庆金康、国能新能源、云度汽车、兰州知豆电动、河南速达和浙江合众这13家公司先后获得了资质。

现有“成功”资质申请者的“经验之谈”

1.类别

从目前已经获得资质的13家企业来看,传统主机厂占了47%,零部件供应商转型升级类和合资占了54%,此前呼声很高的互联网造车企业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被核准。

在传统主机厂中,北京新能源、奇瑞新能源、知豆、江铃新能源和小康金康新能源都属于传统主机厂开展新能源业务。其中又略微有些不同。北京新能源、奇瑞新能源和知豆电动获得的新能源资质属于传统汽车企业新能源业务独立运作(分拆)的性质,类似于儿子长大了要离开父母家单独过日子一样,为将来娶妻生子独立门户打下基础。这类企业占获得资质企业总数的31%。

江铃新能源和小康重庆金康新能源属于主机厂跨界进入新能源乘用车业务。重庆小康是商用车、摩托车和发动机、减震器制造商跨界进入新能源乘用车领域,而江铃集团是从商用车制造跨界进入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这类企业占获得资质企业总数的15%。

零部件供应商转型类中,长江杭州乘用车 (长江EV)是中聚电池通过并购杭州客车厂然后进入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前途汽车是从长城华冠汽车设计和工程业务起步发展进入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万向集团新能源乘用车业务是中国最大的零部件集团万向集团掌门人为实现自己整车制造梦想、通过海外收购核心电池A123系统和菲斯科汽车,然后再进行国产化的步骤来实现的。而敏安电动汽车则是汽车内饰件、座椅骨架、行李架等零部件供应商敏实集团向产业链下游布局的最新尝试,河南速达是电动车制动能量回收控制器、汽车多种燃料控制器、发动机增氧调压节能装置等的生产企业,而浙江合众则属于研究机构产业化实践。

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中,以乐视等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虽然一直以来呼声很高,但无论资质评审委员会的专家还是从行业主管部门都对这些公司持比较谨慎的态度,所以到目前为止资质通过率仍为0%。《汽车海外并购》和《智能新能源车》估计等这些公司的资质只有等核心技术研发、建厂、样车和供应链体系逐渐积累到位后,才有可能实现。因此互联网公司造车新势力在今明两年还需继续对汽车行业怀着敬畏之心,踏踏实实弥补自己的短板,进一步耐得住寂寞潜心研究两年才行。

中外合资的新能源造车新势力中,国能新能源和敏安汽车属于中外合资性质,在政府“强推”新能源汽车的大背景下,汽车产业政策将不再适用,限制政策正在逐步移除,为后续江淮大众获批做了铺垫。

2016年12月20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发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6年本)的通知》(国发〔2016〕72号),重申了“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的要求,并将控制传统燃油车与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通盘考虑。《通知》指出,严格控制新增传统燃油汽车产能,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积极引导新能源汽车健康有序发展,新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须具有动力系统等关键技术和整车研发能力,符合《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等相关要求。汽车行业的投资项目核准,继续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执行。其中,新建中外合资轿车生产企业项目,由国务院核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含现有汽车企业跨类生产纯电动乘用车)项目,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这意味着,从核准层面,新能源车不再从属于传统汽车,而是和传统汽车并行的一个全新品类,传统汽车投资核准由国务院作出,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项目核准由发改委作出。

这样,传统汽油车合资、现有汽油车企业异地建厂扩张产能基本上都不可能了(国务院批准意味着难度巨大,除非有涉及国家层面的重大利益关切,否则几无可能,不过兼并重组基础上的可另行考虑)。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中外合资、产能扩张则会面临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

基于此,《汽车海外并购》和《智能新能源汽车》估计,以江淮大众新能源合资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资将按照《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申报,由发改委进行核准。这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合资可能突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这个政策未来可能转变为只规范传统汽车领域的政策)中有关“同一家外商汽车企业(同类)可在国内建立最多两家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政策规定。

据悉,大众在华的第三家整车合资——江淮大众新能源合资公司已通过安徽省级发改委审核,目前处于国家发改委核准阶段,最早有望在五一前后获批。而在电动汽车百人会EV100论坛上,大众中国CEO海兹曼教授博士在演讲中就明确了江淮大众即将获批的信息。上海车展前夕,海兹曼教授博士再次确认,大众与江淮汽车合作的第一款纯电动汽车将于2018年上市,目前正在等待中国政府部门的审批结果。“

江淮大众也将为未来更多的中外新能源汽车合资提供了示范效应。其他有资金有技术有渠道有品牌的外资汽车企业在油耗与新能源积分政策的重压之下,也必须迅速做出适应政策的战略决策。

2.投资

投资角度来看,13家获得资质的的造车新势力中,奇瑞新能源、万向集团、小康金康、前途汽车、敏安电动、NEVS, 速达七家投资额在20亿以上,占54%;北京新能源、江铃新能源、云度汽车和浙江合众三家投资额在10到20亿之间,占比31%;小于10亿的只有长江EV和知豆两家,占比15%左右。

相比2004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新建汽车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规定的“项目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亿元人民币,其中自有资金不得低于8亿元人民币, 要建立产品研究开发机构,且投资不得低于5亿元人民币。新建乘用车、重型载货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应包括为整车配套的发动机生产。”

虽然依据《规定》进行资质申报对企业的投资额没有硬性规定,但绝大多数造车新势力的投资额都比《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要求的要高,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有资金实力,是向资质评审专家和主管部门证明自己的最好方式之一,特别对于此前完全没有整车经验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除了技术要求外,较多投资是获得资质的关键要素,浙江合众由于有特殊的产学研背景,属于例外情况。

而三家传统汽车企业北京新能源、江铃新能源和福汽旗下的云度汽车投资额在10到20亿之间,低于《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也得到了核准,主要是考虑到传统汽车企业的身份和汽车生产的经验,资质评审专家和主管部门才没对投资有特别的要求,也体现了“新建企业投资项目的投资总额和生产规模不受《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关最低要求限制,由投资主体自行决定”的开放态度。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汽车海外并购》和《智能新能源汽车》认为,资质评审专家和主管部门基于多年来在汽车行业的经验,对于核准新能源汽车新建企业的态度趋于保守,对此前有相关整车经验的企业在投资额上就要求不多,而对于完全没有整车经验的企业,在资金要求上就更趋于严格,“有钱才能让大家更放心一些”。至于完全没有汽车整车或零部件相关经验的彻头彻尾的新兵,估计在投资上的要求更高一些。

这一点在最新获批的第11张资质知豆上体现明显,知豆本来在2016年12月的环评报告中计划投资4.8亿元,产能4万,但最终审批通过的是8.8亿,且“资金来源全部为企业自筹“,觉还是体现出管理层谨慎偏保守的审批态度。

3. 产能

从产能角度来看,69% 的资质获得者规划的产能都是年产《=5万台,只有北京新能源、奇瑞新能源、云度和产能超过5万,北京新能源是7万台,云度是6.5万,奇瑞新能源是8.5万,河南速达是10万。这基本与《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对于新建投资项目的生产规模规定基本一致:“装载4缸发动机的乘用车不低于50000辆,装载6缸发动机的乘用车生产规模不低于30000辆,重型载货车不低于10000辆”。

虽然政府层面强推新能源汽车,但大部分造车新势力将初始产能控制在5万辆的水平,与《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产能要求一致,并没有出现产能规划“大跃进”的情况,反映了企业和审批两个层面对“独立的新能源资质仍是新生事物,需要更多观察”的谨慎态度。

4. 企业性质

从企业性质角度来看,13家获得资质的企业中有小康金康、万向、前途、长江EV、知豆、速达和合众7家企业性质属于民营企业,占比54%;国有企业有北京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铃新能源和云度(虽然混合所有,但国资占70%以上控股)4家,占45%左右,合资企业仍然是只有敏安电动和NEVS 2家,未来大众江淮将加入这个队伍。

民营企业占大多数体现了《规定》中“支持社会资本和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参与新能源汽车科研生产”的政策初衷。而由香港展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江苏淮安开发控股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得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获得了第五张资质,是首家中外合资企业(虽然是香港与大陆的合资)获得的新能源资质,NEVS是第二家外资获批,这对于新能源资质申请的示范意义重大,为日后包括江淮大众等在内更多的跨国汽车巨头们“染指”新能源资质开了先河。

5.技术路线

从技术路线上看,有12家企业产品集中在纯电动车上,只有万向一家既有纯点产品也有增程式产品,主要是因为其收购的美国菲斯科汽车历史上车型为增程式有关。除了这点的区别外,可以说是100%瞄准纯电动技术路线,因为《规定》明确要求,“新建企业可生产纯电动乘用车,不能生产任何以内燃机为驱动动力的汽车产品”。

“纯电动”是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历经2001-2015十几年的不断探索和纯电与混动之争反复交锋和论证之后,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对于技术路线做出的最终选择。而《规定》是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纯电动”技术路线确定下来,体现了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未来新的资质申请者将毫无疑问地将如何开发各种纯电驱动产品作为公司战略,连同补贴政策、积分政策(纯电比插电设置的积分分值要高)、动力电池的鼓励措施等一起保证纯电动车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未来的决定地位。

《汽车海外并购》和《智能新能源汽车》估计,到2030年,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未来纯电动将占据至少85%以上的市场份额,而插电式混合动力终因其技术的复杂性带来的成本较高而在一定时期的过渡之后,和传统汽油车一样,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6. 产品策略

从产品策略上看,13家公司中有传统汽车背景的江铃新能源、奇瑞新能源、北京新能源、长江EV、知豆、速达和合众基本上产品策略都是先推出相对低端的产品,然后逐渐提升产品定位到中高端。这类企业偏保守类型,先低端后高端,容易在开始阶段迅速上量,能够形成稳定的资金回笼。

而另外四家获得资质的新面孔万向karma、NEVS、前途汽车、小康SF Motors和敏安汽车则走了一条相反的路径,他们学习特斯拉的产品策略,先以高端打开市场,急于向外界证明其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和设计实力,之后再逐渐推出低端走量的产品。这类企业前期销量不容易上量、且没有品牌支持,因而前期销量较小,资金回笼时间较长,需要有强大的资金储备才可以。

其他潜在的资质申请者河南森源、车和家、力帆、博郡、御捷、富卓等基本属于前一类。其他造车新势力乐视/FF、蔚来、NEVS、威马、游侠、小鹏等基本属于后一类类。

从高到低和从低到高是两种不同的产品策略,无对错之分,只有合适与否,只有适合自己的产品策略和产品组合才是最正确的。

7、经验与教训总结

综合以上不同维度的分析,从目前获得资质的11家企业中总结出了一条最有可能获得独立新能源生产资质的成功路径之一,即:汽车零部件供应商-20亿-5万台-民营公司-纯电动-从高到低/从低到高,也就是说,一家民营汽车零部件公司计划投资20亿元人民币以上,投资年产5万台的纯电动乘用车高端产品/低端产品,未来逐渐进行推出更多低端/高端纯电动产品的汽车投资项目,最有可能获得发改委的批准。

这是从一般意义上总结的成功资质获得者的成功因素路径,可为未来其他计划申请资质的企业提供些许参考,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唯一的路径,特别在当前中国的政策环境下,地方政府高层往往为了本地企业申请资质而不惜动用各种资源,在用地、环评和样车制造和检测中给与支持,或者干脆“撸起袖子亲自跑资质”。

而有资金、有实力、有技术、有品牌、有政府关系的外资汽车企业,如特斯拉、大众、丰田等,也会不断通过包括使馆、商会、国际组织、本国政府等各种途径不断进行资质的游说。这些都有可能使得资质的申请形势更加复杂。有实力的现有传统汽车企业(包括低速汽车企业)和外资汽车在国内的合资企业也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获得独立的新能源生产资质。

至于呼声很高的互联网造车公司,《汽车海外并购》和《智能新能源汽车》认为还是需要更长一点的时间进行技术和生产方面的积累,才有可能打动偏保守和谨慎的评审委员会专家和审批部门。

此外,除了这13家成功获得资质的企业外,江苏奥新新能源有限公司跨界年产2万辆碳纤维轻量化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没有通过发改委投资项目核准。这家公司的首次申请“失败”的教训,也应当引起后来的资质申请者的注意。

江苏奥新新能源2009年7月在江苏盐城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成立的专门从事纯电驱动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和销售的高新科技企业,是盐城市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子公司(原是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盐城开发区投资设立的子公司)。盐城国投是控股股东,持股比例50%,盐城物资集团持股30%,原东风设计研究院总经理助理、现任江苏奥新新能源总经理的史践个人持股20%。

江苏奥新是工信部公告内纯电驱动新能源专用车生产企业,产品覆盖纯电动垃圾车、扫路车、纯电动厢式运输车、篷式运输车、仓栅式运输车、纯电动售货车、纯电动宣传车等产品。

江苏奥新计划总投资9.2876亿元生产建设具有“第一个2万辆碳纤维纯电动汽车制造工厂、第一条电动汽车铝合金底盘机器人焊接线、第一条高温高压真空辅助碳纤维成型生产线和国内第一款一次充电续驶里程达460公里以上纯电动自主品牌汽车”碳纤维电动汽车项目。

江苏奥新是盐城国投控股的国有专用车企业,此前没有相关新能源乘用车生产经验,此次投资新能源乘用车属于跨界投资,并且投资额为9亿多,远低于普遍认可的20亿,年产量为2万,远低于普遍接受的5万台。

除了投资和产能等“硬件”外,江苏奥新盐城项目“未经环评擅自开工被江苏环保厅通报并罚款(盐环罚字〔2015〕41号,已被写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因买卖合同被深圳沃特玛电池起诉并被法院裁决查封和冻结财产”等“软件”方面,也显然影响到了评估专家组们对江苏奥新新能源企业诚信的判断。即使江苏奥新到处宣传其多项“中国第一”以及“碳纤维、铝合金”等高大上的概念,至今仍然没有获得发改委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

从2015年11月相关资质评审委员会专家对江苏奥新进行资质考察整整一年后,2016年10月20日,发改委在线投资审批平台更新的信息显示,江苏奥新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年产2万辆碳纤维轻量化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的审批状态显示为“不通过”,正式宣告了这家新能源乘用车行业的新进入者在资质申请道路上遭遇“失败”。

总结

希望以上对资质申请者的成功要素路径的总结和实操层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总结,可以为诸多在资质申请道路上的后来者提供些许借鉴和帮助。在批准13家企业之后,资质审核出现了些许松动的迹象,这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在一些有争议的企业获批之后,有消息显示,《规定》将进行修改,提高进入门槛,强化资质的“有效期”,“即使拿到资质的企业也有可能在下一轮审核中被踢出局。”

基于这些经验和教训,祝愿继北京新能源、长江EV、前途汽车、奇瑞新能源、江苏敏安电动、万向集团、江铃新能源、重庆小康金康新能源、国能新能源(NEVS)、云度汽车、知豆和速达之后,其他独立新能源资质的申请者如江淮大众、威马、特斯拉、山东唐骏欧铃、时风、车和家、游侠、小鹏、奇点汽车、河南森源、力帆新能源、河北御捷、郑州比克新能源、云南德动、昌河新能源、博郡新能源、上汽通用五菱、乐视汽车等造车新势力也能脚踏实地尽快拿到资质,毕竟目前在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个千载难逢的大风口,特别在油耗+新能源积分的政策压力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上一大批积分缺口和千亿级别的盈利空间还等着这些新的进入者来填补呢。

上一篇:三部委联合印发《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交通运输部与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意见》
近日,交通运输部与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意见》中,确立两个阶段性目标:一是到2025年,交通运输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显著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前沿技术与交通运输加速融合,初步构建适应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需要的科技创新体系。二是到2035年,交通运输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前沿技术与交通运输全面融合,基本建成适应交通强国需要的科技创新体系。 [详细]
2021-08-26 16:27:35
 
万亿“大基建”法案通过,美国为充电桩和汽车安全划重点
近日,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了一项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一揽子计划,这是美国数十年来规模最大的基建法案,也是美国总统拜登和两党参议员经过数月谈判后迈出的重要一步。这项法案将为美国扩大宽带接入提供资金,并为包括电动汽车、网络安全在内的其他重点领域提供资金。目前,该法案仍需美国众议院通过,而后由拜登签字成为法律。 [详细]
2021-08-26 16:06:53
 
宁德市出台七条措施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
近日,宁德市印发了《宁德市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七条措施》,具体包括给予购车补贴、鼓励车辆置换、推广换电模式、高速免费通行、支持便利停车、完善充电设施、发展绿色物流等七项政策。具体来看,《措施》中明确自2021年4月1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前,在宁德市购买的新能源汽车且在我市首次上牌的个人消费者、网约车运营企业,给予每辆车4000元的购车补助;同时各地建成换电站后,给予换电设备(不包含电池包)投资额的20%的专项补助资金补贴支持,单个换电站补贴总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补助资金由属地财政承担。 [详细]
2021-08-26 16:02:03
 
俄罗斯推进电动车发展:2030年前建成7.2万个充电站
8月24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俄罗斯2030年前电动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显示,2030年前,俄罗斯至少会建成7.2万个电动车充电站。规划分两个阶段实施:2021年至2024年和2025年至2030年。第一阶段计划推出至少9400个充电站,其中至少2900个是快速充电站;第二阶段计划建成运营至少7.2万个充电站,其中至少2.8万个是快速充电站。 [详细]
2021-08-24 17:17:06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扩大二手车流通 促进梯次消费、循环消费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国新办2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一贸易大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都稳居世界前列。王文涛表示商务部下一步要顺应消费形势,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1、提升传统消费能级,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特别是扩大二手车流通,这段时间我在专门研究二手车,促进消费的梯次消费、循环消费;2、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包括智慧商店、无接触配送、到家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3、搭建消费升级平台,通过消费平台的创新发展,通过“点线面”的结合,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 [详细]
2021-08-24 17:07:58
 
成都:计划2025年底累计建成充/换电站3000座 充电桩16万个
近日,成都市发布《成都市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攻坚加快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工作方案(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正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全力构建绿色低碳的新能源交通服务保障体系,提升非燃油车保有量比重,加快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桩)建设,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到2021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充(换)电站1200座、充电桩5.8万个;到2025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充(换)电站3000座、充电桩16万个。 [详细]
2021-08-23 16:56:11
 
9月1日起,广州全市禁止机动车鸣笛
近期广州市公安局发布了《关于在全市范围实施机动车禁鸣喇叭措施的通告》。《通告》规定,每天0时至24时,在广州全市范围所有道路禁止机动车鸣喇叭,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机动车驶近急弯、坡道顶端等影响安全视距的路段以及超车或者遇有紧急情况时鸣喇叭示意的情形除外。此外,从8月16日起,广州交警将全面整治机动车乱鸣喇叭交通违法行为。 [详细]
2021-08-23 16:45:20
 
佛山将出台方案支持汽车销售企业扩大销售规模及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
8月20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文海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讨论并原则同意《佛山市2021年-2022年支持汽车销售企业扩大销售规模及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工作方案》,该《工作方案》对申领扩大汽车销售规模奖励资金及新能源汽车购车补助资金的对象、标准、条件和流程等进行了具体明确。其中,申领对象主要分两种:一是对汽车销售企业扩大汽车销售规模进行奖励,按2021年全年一手车销售额同比分级别给予奖励。二是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进行补助。2021年9月1日~2022年8月31日(以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时间为准)购买 [详细]
2021-08-23 16:42:27
 
九部门印发指导意见推动农村客运高质量发展
8月13日,交通运输部会同公安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邮政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印发了《关于推动农村客运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了八方面主要任务,同时确定了“十四五”期及2035年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舒适、经济的农村客运体系,农村交通出行条件显著改善,农村地区基本出行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城乡客运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客运可持续发展机制基本建立。远期目标是:力争到2035年,基本建成普惠均等、便捷舒适、 [详细]
2021-08-18 17:11:17
 
贵州省计划培育百亿级电池材料企业
日前,贵州省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推进锂电池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目标计划到2025年,锂电池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力争培育形成5户百亿级电池材料行业领军企业。 [详细]
2021-08-18 17:08:08
 
 
一汽-大众第1000万台发动机下线
宁德时代计划在印尼建厂 将投资50亿美元
LG化学高镍电池预计明年交付特斯拉
大众在欧洲或需要40座电池厂
热点排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新闻专题
· 第十六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
· 2018年北京国际车展专题报道
· 2017年上海国际车展专题报道
· 2017中国国际节能与新能源车展专题报道
· 2016北京国际车展专题报道
· 2016年天津国际客车、公交车及零部件展
· 2015天津国际客车、公交车及维保工具展
回顶部
关于我们 智库平台 科瑞咨询 招聘英才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电话:4006-997-802    客服邮箱:market@autothinker.net    投稿邮箱:news@autothinker.net
Copyright @ 2010 - 2018 China-Qiche All Rights Reserved 沈阳科瑞信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辽ICP备1801847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B2-20180363
手机版
执行时间:1.5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