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近日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遥感检测法)》(征求意见稿),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实施遥感检测。
据该标准的编制说明,汽车尾气排出后,会迅速扩散形成“烟羽”。尾气遥感检测利用原子或分子吸收光谱法,测量烟羽中的CO2、CO、NO、HC污染物浓度;利用光通过烟羽前后的强度变化,测量不透光度。
编制说明称,该标准目标为筛选5%左右的高排放车。按保守估计,5%高排放车对整个车队排放的贡献可达25%。实施该标准,筛选高排放车并维修治理达标后,每年将大幅削减机动车污染物排放。
“为什么要实施遥感检测?因为现场执法人力物力不具备。”接近环保部的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去年北京空气污染红色预警,环保部门在进京路口进行排放等检查,曾造成十几公里的拥堵。人工检查每辆车需要5到6分钟,而遥感设备1小时可检测上千辆车,效率高,速度快。
另一方面,机动车出厂以及年检等检测,更偏重于理想状况下的排放;遥感设备检测到的是机动车实时排放数据,可以积累大量数据作为后续制定新的政策,或者进行处罚的依据。
“如果实时排放数据与排放标准数据有大范围偏差,就可能存在问题。如果某一个产品均存在这一现象,就可以启动产品召回。”上述人士称。“同时还可以支持保险公司提高超排车辆保险费率等措施;可以评价车辆年检机构是否存在人为手段影响检测结果等。”
但遥感检测也受使用气候、环境等因素限制,雨雪天、雾天、扬尘、环境温度、气压、风速等对检测数据有影响,而且有单车重复性差,存在无效数据等缺点。
编制说明称,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再加上扩散作用,烟羽会不断地被稀释,直接测量排气烟羽中的各成分绝对浓度不能有效地反映车辆的实际排放状况。为消除烟羽扩散对尾气中各成分浓度的影响,通过引入燃烧方程,使用CO2作为参比气体进行各种排气污染物的测量。
而考虑到以车辆通过遥感检测点的单次检测结果进行判定不准确,标准规定,两台及以上遥感检测设备同时使用时,有两次及以上同种污染物有效检测数据超过标准规定的排放限值,判定为不合格。
不具备两台及以上遥感检测设备同时使用条件时,以连续三次有效检测数据为一组,每组数据中两次及以上同种污染物检测数据超过标准规定的排放限值,判定为不合格。
“任何技术都有优缺点,关键看怎么用。就像苍蝇拍,拍苍蝇很好,拍蚊子就费劲,拍跳蚤很难。遥感目前先用于筛查高排车辆没问题。”上述人士表示。
编制说明称,截至2016年底,全国约有70余个城市应用尾气遥感监测设备开展道路车辆尾气检测;全国已建设机动车遥感监测设备400余台(套),其中固定式遥感监测设备150余台(套),移动式遥感监测设备250余台(套)。
又据近日环保部联合六省市地方政府下发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12月底前,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个城市,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庄市、山东省济南市、山西省太原市、河南省郑州市等,均要安装10台(套)左右固定垂直式遥感监测设备、2台(套)移动式遥感监测设备,覆盖高排放车辆通行的主要道口,重点筛查柴油货车和高排放汽油车。
据编制说明,全国约有350余个地市,每个地市需要10台遥感检测设备,每台250万元,如在全国推行,设备成本合计87.5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