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商务部与世界贸易组织在进博会上联合举办了《2019年世界贸易报告》(中文版)发布会。
这一以服务贸易为聚焦点的报告指出,2005年至2017年期间,全球服务贸易每年平均增长5.4%,增速远超货物贸易的4.6%,报告预测,到2040年,服务贸易或可占世界贸易的三分之一(目前为五分之一),这意味着,在短短20年内,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将提升50%。
尽管2000年至2017年间服务贸易成本下降了9%,但当前跨境服务贸易的成本是货物贸易的两倍,仍然面临较多政策壁垒,这需要各国扩大服务市场开放、推动谈判的同时,加强在监管政策等方面的协调与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技术将对服务贸易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服务贸易则打破了所有有形的时空边界,并渗透到几乎所有的领域,信息通讯技术推动全球服务出口在2005年至2018年期间翻了一番以上。
全球服贸金额达13.3万亿美元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在发布会上指出,近年来,全球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提升,平均增速超过货物贸易,2000年至2014年期间,针对148个国家的研究表明,服务贸易带动一些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了6.3%。
“但在有关全球贸易的讨论中,服务贸易常常被忽视,这也许是因为服务的无形性以及服贸问题的复杂性。我们发现服务贸易的规模远远超出此前的认知。事实上,如果将‘商业存在’计算在内,2017年全球服务贸易的实际价值为13.3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比传统估计高出20个百分点。”
所谓“商业存在”是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设有办事处或子公司所提供的服务贸易,关于服贸的传统统计并未涵盖《服务贸易总协定》所定义的包含商业存在的四种服务模式,报告是首次纳入这一考察指标,这更能反映全球服务贸易的实际情况。
WTO首席经济学家Robert
Koopman指出,商业存在这一服务贸易形式越来越重要,在2017年的服务贸易当中,有超过60%是以商业存在的形式提供服务的。
由于吸引了大量外资,纳入“商业存在”这一指标后,中国的服务贸易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占比是发展中国家中最高的一个国家,而且增长迅速。
商务部研究院服务贸易所所长李俊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服务贸易占比开始明显提升是一个规律性的经济现象。
服贸增速高于货物贸易,一方面是因为两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比如,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外贸侧重于货物贸易,历经多年发展,货物贸易已经到达了一个充分乃至瓶颈的阶段,而服务贸易则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
另一方面,李俊表示,相对于服务贸易,货物贸易对于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度和弹性更大。“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货物贸易受到的冲击会更大些,因为它会明显受关税措施的影响,然而服贸的有形边界相对模糊,比如很多服贸在网上就能完成,其稳定性更好,抗冲击能力也更强。”
降低服贸成本亟需减少监管壁垒
中国常驻世贸组织大使张向晨指出,中国坚定不移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今年中国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资准入管理制度,允许外资设立独资寿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同时,中方还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投资便利化、电子商务和服务贸易国内规则等议题磋商,致力于营造更加完善的全球服务贸易规则体系。
李俊指出,近年来中国在发展服贸方面出台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服务贸易是与人相关的业态,中国人口规模大,这为服务贸易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也解决了大量就业。
报告显示,服务业贡献了全球2/3的经济产出,吸引超过2/3的外国直接投资,在发展中国家提供了2/3的就业,而在发达国家中则提供了4/5的就业。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董事长孔庆伟在进博会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中国的服务贸易市场潜力巨大,“比如养老产业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有近14亿人口,而且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保险跟养老关系密切,这次进博会上,我们就特别邀请了欧葆庭来参与,这是一家著名的欧洲养老公司,有9万个床位,我们希望借鉴它的服务标准,因为欧洲步入老龄化比我们早。”
阿泽维多强调,当今全球的服务贸易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尽管2000年至2017年间服务贸易成本下降了9%,但当前跨境服务贸易的成本是货物贸易的两倍,仍然面临较多政策壁垒,需要在国际层面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
报告指出,传统上的服务贸易面临更高的成本,这主要是由于服务贸易的“近距离负担”(即服务供应商和消费者必须保持近距离的物理接触),以及适用的政策制度比货物贸易更为复杂。
鉴于许多服务市场中普遍存在市场失灵现象,大多数服务监管的目的并不是限制贸易,而是追求公共政策目标。比如,由于服务的复杂性,消费者在消费之前很难评价服务的质量或安全性(即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因此有必要对服务供应商施加教育和培训。
报告认为,这与货物贸易中的关税措施完全不同,在多双边谈判中解决这些壁垒面临着更复杂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三四十年中,大多数国家已开始进行改革,以开放服务市场,促进竞争。除加入世贸组织之外,大多数改革都不是通过贸易谈判推动的,而是各国政府以自主方式进行的,这一趋势在1995年《服务贸易总协定》生效时达到了高潮。
报告认为,在推进自主的市场开放以及多双边谈判的同时,应当重点加强国内监管措施的国际合作,这才能进一步发挥服务贸易的潜力。
ICT使全球服务出口13年内翻一番
李俊表示,数字技术支撑的服务经济正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焦点,中国服贸正在聚焦实体经济与制造业,重点发展金融、会计、法律、设计、物流、保险、知识产权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孔庆伟所在的太平洋保险正在大力拓展此类生产性服务业,“比如在生产性服务领域,保险是有完整的一揽子方案的,比如在外贸领域,贸易货运、进出口款项能否收回、汇率波动等方面很多企业都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风险,我们保险可以在整个产业链中提供风险对冲的方案。”该公司的一位员工介绍。
报告认为,贸易成本是决定一国是否开展贸易和贸易大小的关键,这包括信息和交易成本、国内治理质量、贸易政策和监管差异,以及技术和运输成本。
近年来多重因素促进了服务贸易成本的下降,首先,信息通讯技术推动全球服务出口在2005年至2018年期间翻了一番以上;其次,各国改革总体上减少了贸易壁垒,尽管某些部门在数字化服贸领域出现了新的贸易限制;第三个因素是对实体和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降低了贸易成本。
报告强调,未来数字技术将对服务贸易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首先,数字技术使得传统上需要面对面互动的服务能跨境贸易,这会降低服贸成本;其次,数字技术使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之间的区别越来越模糊;第三,数字技术将使企业能覆盖越来越多的数字连接的全球客户,并促进项目外包。
这凸显了增加数据流、保护知识产权和数字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性。
阿泽维多表示,得益于数字化、互联网和低成本电信的发展,许多曾经不可贸易的服务部门(因为必须在固定地点面对面交付)如今已经变得具有高度贸易性(因为现在可以实现远程交付)。
“很长时间内,一些出租车、酒店、理发店等服务需要当面交付,但优步等公司已经证明,即使这些行业也可以通过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新模式发生彻底变化。包括零售、软件开发或商业流程外包等在内的其他一些服务,现在正在实现‘去本地化’和‘全球化’,在某种程度和规模上,这甚至可能超过了跨国的商品制造。”
李俊指出,传统商品贸易需要跨越国界,而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服务贸易则打破了所有有形的时空边界,并渗透到几乎所有的领域,这使得服务贸易的发生更加便捷。
一方面,信息服务本身不仅可以远距离提供,而且成本极低,可贸易性甚至超过许多制造业产品;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使越来越多的服务具备了可贸易性,使离岸服务成本大大降低,并将规模经济发挥至极致,大量服务以极低成本在全球范围内交易,这为服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