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研究网_汽车智库互动平台 官方微信 科瑞咨询  
汽车研究网,我的汽车领域专家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行业快讯 新能源 智能汽车 前沿技术 数据快讯  
乘用车 卡车 客车 专用车 零部件 发动机 自主品牌  
高层动态 合资合作 整合并购 战略规划 出口 召回 终端市场 经营业绩 人事变动 新品上市 品牌营销  
国际政策 国内政策 地方政策  
经济指标 改革规划 基建投资 能源环境 金融商贸    
知识术语  汽车人物  汽车展会  科研院校 人才招聘    
热点透视 产销分析 展会论坛 厂商专题    
【2018泰达论坛】头脑风暴:汽车产业的跨界与融合
来源:盖世汽车   编辑:侯小南  2018-09-05 19:54:10 字号   打印  收藏

主持人:各位朋友、各位嘉宾,中国汽车报总编辑受组委会委托,这个小节由我来主持。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这次头脑风暴的背景,为什么要组织这个讨论?专业人士对个非常熟悉,简单来说就是汽车大转型,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这些问题。汽车重新定义,不仅仅是汽车产品、也包括汽车产业,也包括汽车的身价,都在被重新定义。这个时候有很多新兴力量、新势力、新资本进入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在重组,在游走。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也非常关心这些新的跨界者,到底给汽车行业带来什么变化,汽车行业做什么变革?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有一个问题,希望今天的会议碰撞出一些思维火花。大家天天讨论这个问题,但是我们今天能不能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能够让我们有一点启迪,这样目的就实现了。先介绍一下参加这个小节的几位嘉宾。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研发总院常务副院长 徐世利

蔚来产业发展副总裁 张洋

中德诺好汽车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 孙勇

北京梧桐车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理 贺刚

希望大家今天要把分享讲清楚,同时我的提问非常尖锐一点,让各位嘉宾可以敢说。按照会议议程,我们分几轮。第一是我们和嘉宾之间的对话、交流,第二轮朋友做一些提问,第三轮做总结。在第一轮里面有几个话题。第一个是跨界与产业变革,第二个是融合与产业编组。第三个是融合产生的问题及措施?第四个是融合与消费者体验。

第一个是跨界与产业变革。各种新的势力、新的资本进来之后,产业变成了讲这个,第二个是融合,是汽车生态的融合,就是说内缘化、信息化的融合。我想跨界有两种。第一种就是跨过去,汽车行业做延伸,昨天说的做出行,这是跨过去,还有一种是跨进来,各种资本势力都进来了,张总最有发言权,第一个问题,就是跨进来之后,这些跨界的主要新势力,能够给汽车行业带来的变化?请各位嘉宾发表自己的看法。

徐世利:我先抛砖,刚才主持人讲的汽车产品发展方向很认同,就是四化电动化智能自动化网联化,我们一汽方面叫共享化。

主持人:五化。

徐世利:传统主机厂在自动化智能化方面投入很大,这方面业务有一定很好的基础,在网联提到跨界者能够以非汽车专业的视角,带来很多新的思路,创新的想法,也包括我们对跨界者对新的用户使用场景的一些体验,确实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一些思想,这方面应该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最终的结果,我们一定是都发挥各自的优势,也通过刚才提到的最重要是走到一起,深度的融合,这样使我们的产品最终为用户提供的模式不是一个简单出行的工具,是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体验,及生活、交通、出行甚至消费的深度融合。

应该说跨界者,我想最终和主机厂是要进行深度融合的,因为传统的主机厂自身优势,跨界业者也不是很快能够掌握的,我们经过多年的积累,把传统车的一些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各个方面必须做好,这都做不好对用户来说也是很大的痛点,这方面合到一起应该是最终可以为用户提供比较完美的产品。

主持人:刚才徐院长说的很好,这个变化其实方方面面,既有产品、产业上、生态上,既做产品研发的分析,是一个项目研发负责人,因为我们觉得从产品上非常好的体现,就是融合包括跨界之后带来的变化,希望一会儿可以接着讲,跨界者带来的变化是用户的体验,这个我想也是新势力,强调我的用户体验,传统用户不熟悉,我熟悉,因为我是互联网出身,这个是强调很多的,这个汽车势力有,但是对传统造车势力,对我是启发,我也在改变。张总本身就是蔚来的总裁,作为典型,你如何看?

张洋:感谢主持人,跨界这件事,今天几位嘉宾,我们徐院长是一汽开发出来的非常资深的,但是跨界这件事另外两位非常有谈资,比如孙总现在连跨两次了。

主持人:跨两次了。

张洋:其实长安和重庆的合作也在交流,讲跨界,一汽要人有人要钱有钱,非常强大的汽车公司,也是共和国的长子,包括红旗品牌的定位,在很多中国人心中红旗品牌的定位不一样,带着民族情感的,还是比较羡慕的。但是跨界的理解,首先要把自己的事做好,自己的事做不好就不行了。传统的企业也好包括我们的公司也好,我们竞争对手是谁?其实如果站在资本角度来讲,很简单做对冲,谁以后可能把我干掉就投资谁?我活下去我也投资了,我有竞争对手?但是今天的竞争行业对手到处都是。

也可能来自科技公司、也可能来自能源公司。也可能来自于其他的业态,其实一直在想到底什么东西变得越来越多?我想像蔚来这样的公司,我们可以说很多问题,汽车行业需不需要多一家汽车公司?我们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不认为中国的汽车市场会一直持续不断的发展,总有一天会遇到一个问题,如果是增加一个汽车公司,增加几十万的产能不认为这条路可以走通的,我们认为三年半的新公司,制造会是蔚来汽车的长板,蔚来的合作,和长安合作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改革开放四十年,在过去四十年,像徐总耕耘过,才会有今天蔚来的商业模式。

什么是我们能做的?我们讲用户体验的事,因为今天觉得用户的体验是分割的,在今天的汽车行业里面,我们整车厂负责产品的研发、制造,交付的环节通过4S店,后面的服务是和保险公司和银行,今天的消费者很难有汽车使用的环节。这个是不断造成的。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其实大家想一想,我们用手机的话,通话功能很少,通过蔚来来说提供一个完整的从用户开始想要一辆车到拥有一辆车,到拥有这两车之后有更好的体验,这是我们觉得跨界的意义。这个意义就是说,我们可能有移动互联网的想法,如果我们能够跟传统的汽车公司,在制造、在技术上面大家能够合作形成新的平台的话,最后的研发向用户提供一个完整的全生命周期的体验,这就是我们通过跨界以后形成新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家继续共赢。我们是这个问题。

主持人:跨界对汽车行业的影响非常大,在蔚来用户体验非常明显,其实刚才张总说的第一个问题,张总说一汽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在蔚来也是如此。我们的创意也是一样,就是先赚钱还是后赚钱的问题,需要互相借鉴,等一下再说。

孙勇:非常高兴再一次来到泰达汽车论坛的舞台上做一些沟通和交流,说到跨界,特别是汽车产业的跨界,我认为大家首先要了解一个背景,就是为什么现在会出现汽车产业的跨界,我觉得有一句话经常讲,就是未来20年,我们面对的这个汽车的变化,可能会比过去100年还要多,也就是说我们在面对百年一遇的技术变革里面,又分内部和外部,所谓外部的,就是说现在整个互联网的发展,进入到人工智能时代,从PC端到移动端、到现在下一步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所以这是我们整个社会不仅仅是汽车产业也不仅仅是汽车产业超过在座的第一每人会迎来的新变化。

这是我们汽车产业面对外在的大背景,现在要进入到智能时代,在汽车产业内部,有一个大的变化,就是电池技术的发展,能量越来越高,成本在逐步下降我觉得这两个产业另外的变化,使我们汽车产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汽车产品由一个过去机械偏重的产品,变成一个机械加电化加计算机的产品,汽车与传统意义上的代步工具,变成一个移动终端,储备电源和数字空间,因为这个由于技术的变革使汽车产品发生了这样的定义,所以导致了我们有很多很多的新的加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背景。

在这个大背景下,传统的汽车势力和新的互联网势力,他们之间各自的优势有什么?我们觉得产品定于发生变化,产业链发生重构,新的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要进来,他们应该在两个方面是具有非常强的优势。第一个优势就是关于互联网技术的把控,因为他们毕竟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在互联网技术方面,应该是很强的优势,第二他们对互联网用户体验,应该也很有优势,因为互联网用户体验,跟传统汽车用户体验不一样,我觉得这两个优势,应该说说跨界进来的以互联网公司为主的造车新势力的优势,这两个是原先不具备的,传统公司确实有经过百年的积淀,在产品如何造方面有非常强的优势,我觉得两股力量的融合,将会给产业带来非常大的变化,大家也要拥有这种变化,我也期待这种变化能有好的看法。

主持人:实际说我们拓展了一下,说的用户体验,这是变化,实际上还有一个就是互联网本身基因带来的变化,这个也是更基本的变化,所以说非常重要,一开始推动的因素,百年历史,这实际上讲的一下为什么产生变革是一个原因,我想了一个问题,一起交流,技术肯定是一个因素,但同时资本也是重要力量,尤其是本来还有理论的问题,个解决资本环节。还有一个就是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产品完美性的追求。这个是和用户体验相关联的。

下面请贺总讲一讲。

贺刚:感谢,刚刚前面的几位做了一个非常详细的阐述,刚好大家在说传统了汽车和互联网的融合,其实我们北京梧桐车联有限公司就是一个产物,就是传统汽车拥抱互联网的产物,由腾讯和长安共同出资的公司和之前上汽和阿里巴巴成立的斑马公司一样,秉着更开放的心态,更完整的资源来开展公司。

首先,补充一下,刚刚也谈到十年前,汽车是完全的卖方市场,不管出什么车,市场一定会买,现在大家来看,市面包括主机厂一共几百家,市面车型数不胜数,现在要买车,首先大家在座的不管是60-90后,首先不是跑到4S店选车,首先拿出手机去选择、对比、挑选、评价,得到充分的信息以后,很多人比如90后从手机上下单了,包括我们后续的保养、保证定损,这对我们整个方式有很大的变革,以前从到市场上选车、买车、把车开到4S店做保养一个手机可以解决,后面可能更便捷。现在也是我们公司的主要工作。

首先第一车联网互联网、智能化互联化的新体验,大家以后创造的场景,大家以后知晓车的状态、该不该保养有没有问题,直接预约各种功能,直接和家庭预约各种功能。比如出去以后,上车之前有一个地址,发动车里面导航就可以直接去,导航设置车里面,跟家里的智能家具关联起来,打开空调、打开窗帘,大家在说传统汽车和互联网的跨界融合,为什么这么关键?其实是在跟随手机在走,大家可以看到手机,之前的手机是天线的,当时始终摆脱不了按键,直到苹果的出现,颠覆了占据70%-80%市场的摩托罗拉和诺基亚。

同样汽车也是一样,荣威的品牌在RX5之前,每年的销售额总共就几万辆,但是RX5出来之后,RX5单品销售量占19-20多万的数据,为什么是打上了第一台互联网科技的汽车,颠覆传统汽车的第一个产品。所以我互联汽车融合的时候,我们也在考虑如何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让整个生活更为便捷,让大家的更多时间去处理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大家花更多的时间浪费在开车、堵车上面。

主持人:也是技术专家,长期在长安做研发,和一汽一样,所以两位谈得很好,实际上贺总这个公司本身说明,这个跨界融合,如果没有跨界融合这个公司不会成立的。

紧接着下面的问题,实际上反过来,刚才说跨界融合对汽车行业产生的变化,与之相关的汽车行业怎么样适应这个变化?这两个问题,刚才大家说互有涉及,所以刚才几位,特别介绍一下,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汽车企业的变化,徐总在具体研发过程中,产品适应变化做了什么改变?每位嘉宾可以自由发言。

我昨天参加会议,很多人谈了这个问题,大家都有这个意思,汽车企业在新的面前,怎么样变化?我觉得昨天说的时候,徐总朱总谈到扩大朋友圈,我觉得这个就是典型的一个变化。这是一个企业行为,是产品技术方面的,对这个问题如何看?

徐世利:刚才大家交流过程的话也是这个方面的问题,传统汽车行业可跨界是一个融合,在整个行行业都是非常认同和接受的,所以传统车企都有IT行业的合作伙伴。最终的结果是双赢,把汽车产业整个营销的模式各个方面收益的模式发挥出来。对汽车行业是非常开放的心态。我们愿意把互联网技术转移到汽车上来,今后的汽车可能每台车都有移动的终端,为我们的用户提供及时、更方便的需求体验。

张洋:在和传统汽车公司合作的时候,我们和徐总有很多的交流,未来实现传统汽车公司打造最多的是广汽、长安都有合作,第一个挑战来自于用户端,现在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大家手机的体验越来越多,人的耐心越来越少,大家不大愿意去等。对于原来传统汽车开发公司的流程,我们的保证产品安全情况下,今天越来越年轻的消费群体,对原来的传统的产品尤其是应用层开放方式有很大的调整,这是我们遇到的首先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人才的问题,其实在今天无论是新造车的企业,还是一汽这样的老大哥企业,在人才竞争上面已经不占优势了。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毕业以后首先想去的互联网公司,不是想来汽车公司,在他们脑子里以制造为核心的产业。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其实汽车本身就是据个高劳动力企业,在人才上面匮乏。第三就是文化和机制上的问题,中国做得比较不错的汽车公司,大部分仍然是央企和国企,在机制和文化创新上也遇到一些挑战,市场要求变化更快,但是我们如何适应?其实今天看到传统汽车公司在行动,靠的时候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的问题、机制的问题,这些事情需要解决,实际上坦率地说留给中国汽车企业创造性不长,到2021年非常多,对窗口期对新车企业来说也有几年的承受期,承受不住的话也有一个说法,传统汽车公司也是一样,大家要加快速度往前走。

主持人:人才、文化、机制都有,说得非常好,说还有一些问题。问题下回一再说。

孙勇:我接着刚才讲的背景下继续讲汽车企业该怎么样迎接转变?

因为我现在不在汽车厂了,就说得更宏观一些,我觉得四个方面来拥抱这种变化,第一个是研发,第二个是制造,第三个是销售,第四个是服务。所谓研发最大的变化就是由过去我们的36个月或者48个用换代产品,变成一个快速迭代。所以我们现在用一台ES8软件可以迭代过了,刚刚买的时间不长,过去在原先以机械为主产品做完之后很难发生的,迭代从原先我们的36个月到48个月的变化,变成一个快速迭代的变化,最早的时候互联网很多新势力接踵而来,他们刚开始进来的时候,不能理解这个汽车产业的老问题,36-48个月的变化,互联网变化很快,他们认为在这块有优势,这个有一定的道理。

第二个就是制造,制造里面可能也有很大的变化,我觉得如果智能制造普及的话会逐步发展,在制造端就从批量化到个性化,以后下了担子之后每个人的配置不一样,从制造的环节实际上可能从图片制造开始,就已经有了你的标识,原先批量生产出来,批量到4S店用户区买,所以不是个性化的智能制造。

第三是个性化的定制销售,在APP上面选出配置,形成我的车,用户始终在关注这个车的进展,什么时候提车,服务觉得更多的是变成服务系统中坐商变成行商,原先买了车之后出了问题,可能我们就得自己开到4S店里面提供各种服务,现在就是说未来的车按一下键好多人围绕你转,上门取要充电、加电、升级给你弄好再回来,所以说汽车产业本身也在重塑。

所以说从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我觉得一切的变化是在一个什么背景下?在A端时代到来之后,整个汽车产业从过去以生产厂为主,转化成以消费者为主,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过去我们汽车厂以消费者为中心,但是我们找不到消费者,我们跟消费者是一对一地联系,不能做到随时随地的连接,互联网的发展使我们能够找到消费者,随时随地为消费者服务,使一切真正围绕用户为中心变成可能,我觉得这个以主机厂为中心,变成以消费者为中心带动刚才讲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服务整个变革,这个就是我们主机厂或者传统汽车产业必须面对应对的变化和变化的方向。

主持人:我觉得孙总说得非常系统,从研发、制造、服务对我个人有启发,比如换代的问题,过去几年至少3-5年,原来是7年换一次,为什么过去这么长时间现在变了,消费者需求。所以刚才孙总说的一点汽车变了,硬件和软件的问题,软件随时可以变,这个对我是启发。刚才说制造里面确实这样。比如前几天我到吉利张家口的工厂,确实非常先进,一大批汽车行业的一些专家、老领导,所有人非常震撼,就是智能制造,所有的应用通过信息系统整合了,孙总说的服务的及时性,通过各种系统、通过云计算、信息非常及时,所以制造非常快。制造的变化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服务这块更多了。

贺刚:刚才听了孙总的发言我都怀疑是偷看了内部的报告,几乎一模一样,孙总刚才讲的非常全面,本来我想讲这四点,所以做一下其他的补充。对于孙总刚才讲的用户和产品做一些分享,我是从汽车人、传统车到新能源做了五年,刚才和张总也有很多的合作,做到互联网公司,我们如何看待汽车这个东西?第一看用户。刚才讲的用户画像在哪里?在互联网公司,每个人几乎都有一万到三万个点,自己有一个专属用于用户画像的点,不管是不是自己的手机,输入几个关键的词,听几首歌,后台可以判断是谁在使用这个手机,能够判断到是你,比如孙总拿着我的手机,输入孙总关注的信息,同时又搜索了几位嘉宾,马上锁定就是他在用我的手机,用户画像会越来越精准。

我们现在的用户就是在前两天发布的一篇报告里面说,现在90后有1.73亿人,消费占比在42%左右,90后包括00后已经占据市场一半的消费主体。90后购车的特征,第一更冲动,买车更冲动,第二更互联,希望这个车子能够和他用手机一样方便,不希望上车以后只是一个工具。第三更自我,以前我们买车,买品牌,买可靠性,现在他买一辆聪明的车子,带来更好体验的车子,都是这样想。第四有这个经济实力,因为他们已经工作了,父母也有钱,现在买车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很轻松的事情。用户的定位在未来90后、00后会是一个用户消费的大群体。

第二个问题就是基于产品,我们大家都知道买房子从买的第一天开始知道升值,但是买车的当天你都开始贬值是不是很失落?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残值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如何估值?如何通过互联网的思维让车子能够贬值更慢甚至升值?这个是前面需要做很多工作,比如第一刚刚孙总提到的一些OTA技术,买车当天兴奋感最高,兴奋感随着车子系统功能的熟悉越来越降低,最后趋于平缓、麻木了,最多一天没有新的东西在。如何让整个系统网上提升,现在关注新势力造车,不管如何对比、第一配置高,第二屏又大这两个特点,不管什么样的车子低于12的屏看不到,更多是用于体验,人最快速的体验是眼睛,是在眼睛没办法用的时候效率很低,眼睛是最快的,对眼睛视觉冲击是我们这些搞汽车的行业最主要关注的点,大屏、多屏给我们整个后面的OTA带来很好的体验。

昨天团队开玩笑说,身份证一输进去以后,注册这个车子账号以后,自觉地腾讯、微信关联起来以后,所有更新和车子对比,大家现在在看《延禧攻略》,在手机看到什么时间段开始自动播放,因为我们所有账号都打通了,所有的更新东西在后台随着整个服务运营的升级,比如停车、所有的升级、加油、扫码停车等等,每天持续升级、现在目标是三个月,每三个月会有期待,我这个车又变成什么样子了,9月1日是A版可以看到一个全新的东西,又会得到什么样的礼物,会有一种期待在里面,不停地体验。车子在自己手里一天,会给你不一样的服务,每天带来兴奋点和精彩点,持续为这个车子的保留,从现在的普遍更换发生转变。同时带来车子的整个要求越来越高,可靠性、体验性越来越高。同时也希望搭载好的车型和我们的服务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实现上车以后有进入舒适的卧室真正感受到带来的快感。

主持人:贺总非常具体谈了汽车产品的变化,第一个环节差不多了,我有一个观点分享一下,我觉得跨界本身融合,是历史的产物,现在正在重组非常集中的时机,实际上汽车行业一直在跨界,一直在融合。以前有长安、有哈飞都是典型的跨界,更何况像吉利都是这样的,也是新势力,之前不造车,但现在我们没人说它跨界了。现在说很多势力是跨界的,再过一段时间,大家都不会谈论了,很正常的事情。

同时也是因为是历史性的原因,一定程度沉浸下来,格局就固化下来了,这是我个人观点和大家分享一下。后面的议程我整合了一下,同时也给各位嘉宾和听众留一点时间。

刚才是第一个话题,汽车的整合和跨界的变革。下面是第二个跨届融合和产业格局,为了避免和第一个话题混淆,主要界定一下从产业角度,资本层面谈要少一些了,产业本身融合,怎么样说?从个人角度来说,我长期做能源,我从能源视角关注汽车,三网融合,交通网、以汽车作为核心的交通网、信息网、能源网。由汽车需要用能源的,过去是石油,现在用电力,能源网和汽车网互相之间如何整合的问题,我感觉汽车行业非常关注能源,能源行业对汽车行业不是特别关注,不管你关注不关注汽车行业重大变革,能源是很大的次生因素,不用油而是电这是最大的次生因素。实际上是能源问题,石油紧张用电,火电油污染,用新能源有次生增长,这个问题非常多。汽车行业关注能源,能源行业非常关注汽车。汽车行业有两位院士非常关注。昨天的院士谈能源问题,有一个专业的概念“能源互联网”就是把能源行业和汽车一样,特别是新能源和火电不一样,高度地分电,白天开晚上没有了,汽车也是一样,虽然是工具,一边充电、一边放电,千千万万在一起,每一个都是不理性,不知道什么时候充电,能源网和汽车网、交通网如何衔接?完全是一个未来智能社会、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研发的问题。

我认为是三网融合。再说回来,智能网联。昨天在智能网联谈得最多是几个部委的领导,聚焦于智能网联,谈一下智能网联对汽车行业的变化影响?以及下面的机会?这次反过来从贺总开始。贺刚:其实这个话题很大,我就先抛砖引玉讲一下,智能网联对整个的产业的一个变化,以前大家都知道我们卖车,基本所谓的主机厂发给4S店卖给客户,后面没有主机厂什么事了,现在新的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新的汽车的出现,第一不需要4S店,我们能不能比如像滴滴一样这种方式把需求输进去之后,大家抢单,以后做成像蔚来一样的体验店就网上下单了,产业链有一些变化。

第二在运营上面,以前的运营4S店靠保养、维修、贴膜等等挣钱,以后这些活动被互联网比如和车子说一下,找一个最好的贴膜厂家、你可以过去或者他可以过来就可以贴好了,这个产业会有意想不到的快,智能网联带来一些对于安全方面的思考,这个的话目前来说我们智能网联现在是非安全性的一类,跟自动、加油相关的,目前还不敢应用于OTA方式,我们主要做的是娱乐方面,跟我们用户直接交互相关的,我们的用户可以体验更好的在做,安全这方面的大很担心的事情做得比较少一点。

孙勇:我在前面已经讲到了,我们这次企业产业变革,主要是信息技术的变革所带来的。这个背景下,刚才智能网联这块,使我们能够找到车,找到人,变成我们能为车和人都来服务。这是产业一个很大的变化。我们随时随地能找到车、人,使我们为车和人服务变成可能。这是我们觉得对产业最大变化,在前面发言中,谈到的智能网联产业变化的一点,要强调一个事情,大家要高度关注一下,就是说汽车产业90年代开始到现在20年一直在这个产业里面,汽车产业原先在2000年前后有一个说法,就是汽车产业要从一个制造公司变成一个汽车的制造服务型公司,这是当年提的概念。到现在我们看到更多的公司提出来要从制造服务型公司变成一个移动出行公司转变。这是汽车制造业又提出的看法,从制造商变成一个制造服务商到现在变成一个出行的服务商。这个变化是谁带来的?这个变化就是智能网联带来的,没有智能网联不可能有这样定位的变化。有一个事情就是可能未来到现在还看不到清晰,如果说我们整个进入到一个高度的移动出行这么一个时代,在个时代来临的时候,这个主导权在谁手里?这是一个需要大家长期关注的问题。到时候因为我们拥有车的本质,就大家现在讨论汽车的本质是给人提供出行的,这是我们有车的本质,是为人移动出行的,将来在移动出行公司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就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自己买车,一种是用移动出行的车,这里面的比例是怎么变化的?将来这种变化,是不是有可能带来产业的组织架构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我觉得值得期待。

张洋:现在大家都在讲新能源汽车,因为电动车不算是新技术,100多年前的时候,搞过比赛,燃油车、电动车都放在一起做比赛,结果当时赢得是马车,但是为什么后来燃油车起来的,因为大家找到了能量输送的环节,大家找到存储的方式,电动车是能源送的问题,电力是分布式的,这是为什么新能源汽车做得好的原因。作为信息这块,智能网联这个事我觉得传统的汽车公司研究很久,从之前的系统来说研究这个东西,但是确实因为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智能网联的体验并不是先作用在汽车上而是作用在手机上,导致汽车公司有点儿被动,消费者在其他产品、服务商体验了智能网联的好处,再回来看汽车,觉得用起来很麻烦。这里面涉及到很多核心技术,汽车属性是第一个除了买房子之外的最大件,房子还有投资功能,汽车只是纯消费。

汽车还有安全性,牵涉到人身安全和家庭幸福,如何拥抱智能网联的技术,回到通信、信息、传感器,我们的看法是智能网联是一个大趋势,但是如何把汽车自己的属性发挥出来?感谢孙总蔚来汽车的226号车主,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是应用多消费电子领域,比如手机、平板电脑、让我们有很好的体验,如何把这些技术发挥到汽车领域里面,我们知道在车里面转的一个小的人工机器人,语言识别很高,为什么可以做到?因为这些技术原来在移动终端及都有,手机使用场景比较复杂,语音识别到70%-80%,到了汽车里面,环境封闭、语言简单,所以有大幅提升。

20年前人开车的时候精力70%的时候看窗户和镜子,30%看仪表盘,但是今天开车的时候完全不一样,30%的时候看仪表30%看镜子,40%看手机,要完成智能网联的体验,变得很不安全,尝试把消费体验用到汽车里面来,汽车要有大屏通过一次语音控制、一次触屏完成70%-80%的操作,把人的精力放到车子里面,提高安全性。也要把有更好的体验性,汽车使用起来更愉悦。智能网联一定会来,要把这些做好,不能一味追求开放,后台被人攻击也不是好事。

徐世利:现在有一定的重视,在汽车领域里面有专门的报告,投入很巨大,主机厂寄托在车实现智能网联实现云端和通信,要借助外面的跨界力量。在产品体现,我们目标陆续要实现L2、L3、L4的功能,我们会在下一代产品上陆续把这些开发工作都做了。

主持人:第二个环节融合,简单地但是又是非常有含金量做了阐述,紧接着进入第三个话题。刚才说重组、融合、我们重组跨界融合之后,这中间有没有什么问题?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为什么要重组?要跨界?目标是什么?非常热门情况之下,有没有值得注意的地方?有没有泡沫?我们研发出来很重要,有没有短板,比如信息问题如何解决?谈问题和解决措施?

徐世利:我个人认为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因为这是我们技术发展这样的必然趋势,现在应该是到了这样的时代,汽车+互联网,最后把这个产业链做得更长、蛋糕做得更大。也许在一些具体的工作环节中,可能因为也是跨界、跨专业的原因,导致对技术的理解、对标准的理解,对法规的理解不一致,应该说汽车领域标准开发标准技术标准各方面还是很高的,在其他的领域可能在这方面有一定不得差距,最终我们一定要做到符合车规的目标。

张洋:前面提了几个遇到的实际问题,其实关于人才的问题建议大家找汽车历史协会的一些报告,研发人员有80万,真正既懂软件又懂汽车的,不足4万人有这个能力。现在面临这个挑战。比较一下特斯拉这个工程技术人员团队50%是软件50%是硬件,中国汽车领域也要达到这样的比例,长安和腾讯提的是三个月,迭代是一个问题。

现在遇到的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的供应链比我们想象的脆弱得多,换角度来说,比传统的都脆弱,新的专家引来,比如半导体、传感器等等。智能网络汽车三级供应商往下走,商家不认为现在中国是领先的,很多核心技术在产业链构建上面过去中国花了很多政策,从上至下推动这个市场,供应链发展没有我们想象得好,产业技术没有我们想象的热,这点也是实际遇到,在很多控制模块,在很多通讯、智能网联模块说是没有想象的好,汽车是什么产品?是一个工业之王不过分。什么国家造什么样的汽车是一个国家的实力体现。造什么样的汽车,更大是方方面面的事情,一个汽车几万个零件,从目前讲发现这个产业链没有想象的这么强,也需要整车,也需要所有的产业、零件的合作一起努力,把我们的整个产业链构建的更强一些。

主持人:张总说供应链问题,企业产业链的短板,今天我们谈这个话题显得更迫切,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说跨界融合,但是很多都是整车产能这块,应该说这个不是贬义的,融合给企业创造更多的机会,不完全是整车的机会是整个产业的机会,挑战就是机会,产业的短板就是我们的机会,短板在技术能力制造的元器件,这是不是我们的机会。可有战略眼光,战略包括没有意识到整车行业有这么激烈的竞争。过去造车出来,把车卖出去,就能赚钱,但是今天远远不是这样,车造出来,卖出去也不一定能赚钱,必须到了50万辆才能赚钱,这个对我们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感觉很多新进入者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个现象的惨烈。如果意识到之后,回去要调整,关键零部件上,当然我也知道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希望更多的资本力量做这个事。如果在引申意义上,刚才说跨界之后的融合,融合不是什么都可以干,还有一个再专业化的问题,最终还是只能干一件事,如果还要连在一起的,只不过是新的一件事,整体上还是术业有专攻,这是我的一个感觉。

孙勇:这个时间有限,融合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里面最突出一个问题就是人才问题。这是我们面临最大的挑战。我们现在是两拨人要融合,一个是造车,一个是原先搞互联网的,两拨人最大的问题是看产品、销售服务系统存在大的问题,明显感觉到搞互联网的人不太懂车,造车的不太懂互联网,所以不仅仅是我们的原先搞传统的要快速补充大量的互联网方面的知识,其实包括我们的产业端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的人,都要大量的补充这样的知识。

目前这个重要性大家都已经感觉到了,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太多的企业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出来,我觉得如果这个事情不解决,这个融合无论从融合的进度、还是融合的质量,都要出现大问题。所以说我也呼吁在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的引领下,各个主机厂、零部件企业、包括新加入的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和为造车服务的互联网公司,都要加快融合方面的培训工作。我补充这点。

贺刚:我补充一点,其实我在这个公司里面,我到这个公司快四个月了,最大一个体会就是企业文化不一样,举一个例子,底线汽车为什么接受新的事物、新的技术这么慢?为什么不能像手机一样快,因为汽车有一条底线是安全,最底线就是安全,一切如果说跟安全有风险的技术,可能都不会这么快上市。所以大家要对传统汽车的理解。

而互联网企业的底线是没有创意,一切没有创意的互联网企业都要死掉。这两条底线是公司的出发点不一样,一个是为了创意、为了带领更好的体现,无限度地去天马行空、头脑风暴的有想法,一个是这些想法没有办法实现,这个冲突是巨大的,而现在我们遇到的这个问题如何去把这两个取长补短,哪些是可以先走一步的,哪些可以迭代更新上取得慢慢地去普及的这些方面做一些取舍,达到客户又能体验感又好,但是又不会出现底线安全问题。

主持人:三个话题非常深入,由于时间关系,因为我个人问题非常多,留一点给各位观众。有没有什么问题。一起交流一下。

提问1:非常感谢各位的分享,有两个小问题,一个是新造车快也有一个很短的窗口期到2021年,张总就一点展开一下讲一下看法,以及为何这种情况下规划?另一个就是说给孙总提的,去年讲的很好,2021年是给新造车企业窗口期,看目前市场大部分自主品牌不一定能挺进窗口期,自主品牌的强势品牌还好一些,大部分下滑非常厉害,这一点可能从孙总这边对自主品牌有什么建议和对策?

张洋:对于新造车势力也好,传统汽车公司也好,新势力来得更早一点,我们自己有时候开玩笑说,明年就是一个很快见分晓的时候,像蔚来公司好一些,我们基本是烧股东的钱,其他的需要政府的支持。

为什么说2020-2021是一个大的周期,未来会有一个布局,无论是大众、奔驰、宝马我们感觉起来真正开始掉头是2017年开始,以前把原来的油车品牌改一小,油改电是最快的,为了适应纯电的结构,都要纯电品牌都要重新设计,2017年开始转型,这些平台到2020年会有成品,合资公司的2020、2021年进入中国市场,那个时候是补贴到期的时候,我们没有助学金如何竞争?

中国目前在谋求全面的改革开放,也就是说我们以后可能进口的关税会降低,降低以后会中国制造和国外制造,包括整个供应链的成本都会降低,很有可能对合资品牌来说把价格下探一些,对自主品牌来说,不是一个什么好的消息,但是反过来说,现在正是中国品牌升级最好的时候,因为现象贺总分享过,90后、00后慢慢进入市场了,消费观点和上面几代人不太一样,脑子里有一个小小的定向,就是国外造的比中国好,因为国外改革开放东西更好一些。但是今天中国产品制造在同样水平上我们并不比国外产,今天的消费者没有国外的比中国好的固有观念,其实中国品牌还有自己的机会,但是要看如何做这个品牌。

孙勇:我想既然有一个粉丝在这里,稍微简明扼要把自己的观点说一下。第一个大的背景就是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前景是谨慎乐观的,大家知道在改革开放的40年前,我们销量汽车是15万台,去年2900多万台,将40年增长200倍,为什么会说中国汽车的前景看好,因为现在的人均保有量千人保有量只有131台,美国有700-800台,发达国家有500-600台,中国千人保有量增长空间很大。比较乐观的是由不到3000万有40%50%的增幅,还有全世界最大的潜在空间。

受经济波动的影响,实现这个东西得是先有一些变化,中间第二个本来这个空间已经相比以往不是很大,但是中间有一个由传统的车转成将来电动智能化车结构变化空间,这是有点意思,所以导致很多的资本都想进来,还是大家认为这里面空间有机会,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座的各位行业有关的人,自己觉得在这个产业里面还是很幸福的。

房地产国家不一定管,但是汽车作为制造业是有空间的,第二面对这样的空间,自主品牌下一步会是不是有点儿危险,我自己觉得这里面怎么样看。我觉得目前的增速的放缓,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洗牌机会。我个人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洗牌机会,能够把相当一批弱小的企业洗出去,如果真正洗出去,像自主品牌做得好的,像上汽、广汽、吉利、长安这些存下来的企业市场份额逐步扩大,我觉得这一个很好的机会,能够使他们存活下来,进一步集中到他们手里,这样进一步更加健康。

将来新能源智能电动车里面有三个势力,第一股势力就是自主品牌换到而来的造智能电动车的势力,第二就是现在的跨国公司合资企业,他们也在上很多的智能电动化的产品,马上要量产,还有就是蔚来汽车里面的互联网造车新势力。

哪些人能活下来?我的判断是两句话,关于自主品牌就是现在在传统车领域活得比较好的机遇最大。他们在做传统、智能电动车机会最大,看现在的整车制造如何。互联网造车势力谁能活下来?就看谁在未来融到的钱多。这个东西要烧钱,如果有更好、更强的融资通道的企业,一定能活下来,如果融一轮、二轮之后很难融到钱的企业基本活下来的机会没有了。

主持人:刚才孙总和张总做了很多预测,孙总的预测我刚才想说,融合实际上是道路一个风口,换成机遇确实是这样,当然另一方面竞争带来窗口期,窗口期时间非常紧迫,如果不是企业家、不是战略家飞不起来。

朱理事长:我不是问问题。我简要谈一下,我是中国汽车研究会的,刚才几位嘉宾谈到,今天主题相当好,汽车产业的跨界融合,我通过对话感觉到中国汽车产业处在大规避的时代,产业的变革、技术的变革国际化战略的变革,这种情况之下,关注到中美贸易摩擦,到李克强总理和中德新的战略合作的落地,包括特斯拉在上海投资建厂,我们看到整个国家出台的政策的密度前所未有。可以说是全方面的合作力量前所未有,可以说渴望合作技术突破的愿望也是前所未有。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中国汽车产业不是跨界融合是没有出路的,我每年参加论坛,我看一年比一年的老总发言,去年讲的最多不是一个整车企业是一个科技公司,今年几位老总发言除了移动出行,都在往全方位的发展,所以这个本身就是跨界融合的很好体现。

第二个感受怎么样跨界融合,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说研发制造销售、服务,非常好。第三个我感觉很关键几位嘉宾到谈到了,怎么样来讨论整个产业投资要发展,怎么样保证跨界能做得更好,关键在人才,我希望关注几位嘉宾,张总蔚来汽车,中国汽车研究会在他的旁边,我是看着这个企业三年前从17个人起来,现在他是4700多人,来自50多个国家,98%以上是高端人才,43%是研究专业,51%的传统车企,其他的是跨界人才,他本身就反映了跨界。

同时来说重点从教育阶段谈,搞校企合作,把中国教育国际化,是国家向国家院校校企合作的典型,现在在全国300多个院校跟国家企业合作,国家要培训人才,像这类培训机构越来越多越好,非常关键问题就是我们的跨界融合最好是一个理念跨界人,才跨界关键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企业里面看,企业离开人才就是不能很好的发展。

提问2:我今天接着孙院长的话有一个想法,听着孙院长和张总的意见。孙院长刚才讲,新势力的造车企业,除了能融资生存下来,剩下的都生存不下来了,这些人是作为一个若干个集群再整合起来,他们的长项是对新的技术或者整合和迭代,这是他们的长项。除了那些能融资生存下来的,传统企业是不是可以跟将来融不到钱的那些创新企业结合起来,这样的话就在资本、技术、历史沿革逻辑方面给中国省了大笔钱。这些让人自生自灭,重新打乱之后也是一个巨大的浪费,我觉得这个课题应该是孙院长和张总他们应该考虑的。他们商量好了之后和传统企业六大国企第一团队和第二个团队去探讨,通过合并报表,在他们迭代传统企业最困难的时候拉他们一把,这个拉的话对国家和民族省了一笔钱,也把这些人保留下来,而且这种自然的聚合很不容易,听听二位的想法。

张洋:这个问题我们也讨论过,昨天几位部委的领导分享,现在说新能源汽车投资有过热的趋势,有可能带来结构性的产能过剩,其实站在一个市场经济和资本角度来看,任何一个新的事物、新的事情的开端,势必带来资本的进入,也会带来过度的投资,所以其实现在来看产能过剩是必然的产物。但是其实这是一个市场选择的过程,优胜劣汰,体制效益来讲有这样的合作,蔚来也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包括蔚来今年也参加了很多平台的搭建,我们现在有16家汽车公司搭建平台,平台搭建之后一方面共同开发新的平台,去研究技术,同时也在考虑,实际上市场会带来什么?带来资本的流动、也带来人才的流动,通过市场做资源的重新配置,但是在任何一个行业,势必会带来一些错配,但是这个是知道我们知道对的人、对的团队在那里?是金子都会找出来,也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帮助。

孙勇:提议非常好,但是我这个地方要讲两个,第一个中国汽车市场现在总体来讲,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到今天有这样的规模,应该还整个是市场化推进的结果,我们通过开放倒逼改革的方法,这样使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越来越良性,我们原先在当记者的时候,有九龙治水之说,就是说汽车行业有九大主管部门管,甚至12个,昨天听到说,看到主要的几个主管部门来这里面讲的时候说进一步开放,还是非常欣慰的,在汽车行业里面只有几个东西没有放满。第二是关税,第三个就是审批的资质还没有怎么放,就这么三个东西,但是这三个东西看到了下一步放的节奏,所以我觉得在政府这个部门,这个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的市场竞争氛围其实越来越好,在这种背景下,不管是新的事物还是传统的事物,我们都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中的配置作用。这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只有这样中国汽车工业才能越来越健康。

第二个就是有可能导致错配,将来有一些新势力活不下来了,这个东西就看他们自己来进行转型,实际上我们也不用担心。原先有一些公司,变成一个为他们这种势力和新势力几乎系统服务的公司也会转型。这样的话,造不了整车变成一个服务型公司,互联网服务公司也是可以的,自己是一个市场选择,我们是只要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一切会好起来的。

提问2:新势力生存是第一。第二是融合,第三是完成社会公众服务公司为这些传统的来做服务。

孙勇:是这样的。

提问2:第三方就机构市场化运作的公司来串线,中国人有一个问题是脸皮薄这个问题解决了就全解决了。

孙勇:像今天泰达汽车论坛的机会,包括工业协会、流通协会每年的年会和各种论坛都是一个平台机制,在这里面大家能够相互探讨寻找合作这样的平台、机构会越来越多。

主持人:今天因为时间关系,嘉宾的关注问题、嘉宾的回答非常精彩,包括刚才朱理事长对人才的关注非常精彩,孙总也正好点题。最后做一下小结。经过大家的探讨,形成了一些共识,一个是随着跨界和融合的不断深入,互联网科技公司通信房地产企业跨界进入将改变以往汽车企业以卖产品为主的模式,逐步变成娱乐休闲消费等综合性服务商,

第二就是交通网等物联网、信息网、智能网的三网融合是必然趋势,是汽车行业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但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依然是跨界融合的主要领域,传统行业巨头和跨界者必然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积极探索扩大朋友圈,逐步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和格局,对于智能网联企业造车生态体系形成多种模式共存、分工明确、价值链和创新链条不断提升的生态圈。

第三、融合过程当中,将产生很多难题需要我们共同解决,需要多部门协调推进,具体各项资源公关、对企业来说进一步提升战略能力和前瞻性。百年大计、人才为稳,这点必须补充上,科学的人才战略,良好的自然环境是汽车行业融合发展转型承担的一个关键。

最后一点融合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不能为融合而融合,还是通过融合来建设中国汽车强国?这是我们的目的,我们就谈这些共识。今天谢谢大家的参与。

[NextPage]
上一篇:湖北:印发全新道路方案 促进降本减负
 
一汽-大众第1000万台发动机下线
宁德时代计划在印尼建厂 将投资50亿美元
LG化学高镍电池预计明年交付特斯拉
大众在欧洲或需要40座电池厂
热点排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新闻专题
· 第十六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
· 2018年北京国际车展专题报道
· 2017年上海国际车展专题报道
· 2017中国国际节能与新能源车展专题报道
· 2016北京国际车展专题报道
· 2016年天津国际客车、公交车及零部件展
· 2015天津国际客车、公交车及维保工具展
回顶部
关于我们 智库平台 科瑞咨询 招聘英才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电话:4006-997-802    客服邮箱:market@autothinker.net    投稿邮箱:news@autothinker.net
Copyright @ 2010 - 2018 China-Qiche All Rights Reserved 沈阳科瑞信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辽ICP备1801847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B2-20180363
手机版
执行时间:1.5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