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大发审委同时也被市场认为是审核最严格的第十七届发审委将在近期迎来告别时刻。
9月28日,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高莉宣布为进一步坚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理念,稳步推进新股发行常态化工作,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证监会决定启动发行审核委员会(以下简称发审委)换届工作。
作为发审机制的核心,发审委换届牵动市场。企业和中介机构都在关心,新一届发审委是否会延续第十七届发审委的审核理念以及审核严厉程度。
可以肯定的是,新一届发审委仍将在从严审核的理念之下进行发审工作,但市场乐观判断新一届发审委上任后,发审通过率会比第十七届发审委任期内要高。
工作至新发审委成立
目前履职的第十七届发审委成立于2017年9月30日,根据《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发审委委员每届任期一年,可以连任,但连续任期最长不超过两届。
因此在十一长假之前,证监会正式启动了换届工作,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市场预期不一样的是,9月27日并不是第十七届发审委最后一次发审会,第十七届发审委工作到新一届发审委成立为止。
根据规定,发审委委员名单正式出炉还要经历初步筛选,公示等几个阶段,一些市场人士估计第十七届发审委或还将最少服役一个月的时间。
作为合并后的首届大发审委,证监会给予了第十七届发审委高度评价,在发布会上高莉讲道:“一年来,第十七届发审委坚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理念,严把质量关;不断完善制度,细化内部工作流程,加强发审委运行管理;从严落实纪律要求,严守廉政底线。总体上看,第十七届发审委在稳步推进新股发行常态化工作、强化市场主体归位尽责、净化市场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正如高莉所讲,第十七届发审委带来的不仅是IPO审核理念的统一,更重要的是将“从严审核”发挥到了极致。
根据Wind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28日,本届发审委召开发审会审核项目454个,其中IPO项目有259项,通过审核的拟
IPO企业仅有140家,审核通过率仅为54%。另外,有87家企业被否,32家企业暂缓表决或取消审核。
“近50%的过会率对券商和企业有极大震慑,加上去年12月证监会开的两次沟通会,行业内普遍开始压项目,建议客户等一等,我们大投行组今年有几个行业组一单IPO都没有做。”沪上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同记者交流时讲道。
更让市场直观感受到十七届发审委审核严格的则是几次单日零过会或是仅有一家过会的情形,如2017年11月7日,大发审委履新后不久,便出现了单日6家企业上会仅过一家的情况。
从严审核,净化市场的另一面是纾解了IPO堰塞湖压力。截至记者发稿前,根据证监会公布的数据,目前排队的企业仅有288家,其中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降至222家。相比之下,在证监会开启IPO常态化之初,待审企业数量一度接近700家。
预期通过率回暖
根据《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发审委委员每年至少更换一半,大换血后是否会有新的审核理念和趋势,成为市场焦点。
不过在高压监管态势下,从严审核的理念短期内很难有变化,但以换届为契机,部分市场人士仍预计发审趋势会有积极变化。
“从严审核态势下,2018年撤材料企业达到历年来最高峰,目前有163家企业撤了材料。这意味着,未来新增申报企业以及后续上会企业的质量有保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推高审核通过率。”一位申万宏源非银分析师日前表示。
一项数据也佐证了上述人士的说法,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7月以来撤材料企业数量猛减,7月仅有4家撤回了材料,8月则有不到10家,而9月至今尚未有企业撤回。相比之下,此前6个月平均每个月有25家企业撤回材料。
“经过第十七届发审委‘优胜劣汰’的IPO整顿之后,投行的合规意识以及业务操作规范性都得到了提高。这也提高了后续申报IPO企业的质量,新一届发审委下IPO审核通过率的提高是较大概率事件。”一位资深IPO研究人士认为。
就在9月27日,被市场认为可能是第十七届发审委最后一场的发审会上,通过率高达75%,4家企业中仅有1家被否,这也让第十七届发审委近期的整体审核通过率回暖至65%以上。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理解为现阶段排队的企业大多符合发审委门槛要求,因此即便换届后仍保持严格的审核要求,通过率很难再降至此前近50%的水平。
“不能说现在排队企业的质量就一定没问题,但从利润规模等基础门槛来看,这一批上会企业质量是要优于此前的,因此过会率回暖也在情理之中。”一位华泰联合投行部的人士表示。
不过,在新发审委任期下,市场预计IPO发审节奏出现变化的可能性较小,大概率会维持今年以来每周3-5家的审核数量。
“目前堰塞湖压力消解得差不多了,二级市场仍旧低迷,在这种背景下,IPO发审节奏将很可能会维持现在的节奏,同时不排除在一些极端市场情况下进一步放慢审核节奏。”上述华泰联合证券人士表示。
[Next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