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文发布,对未来5-15年中国经济如何发展、人民收入如何提高,房地产政策走向何方以及如何应对老龄化等民众关心的问题做出具体阐述。
界面新闻归纳了其中七大关键点,并一一做出解读。
2035年中国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
《建议》指出,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
同时,11月3日新华社发布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建议》起草有关情况的说明指出,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建议,明确提出“十四五”经济增长速度目标,明确提出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目标。
说明称,文件起草组经过认真研究和测算,认为从经济发展能力和条件看,我国经济有希望、有潜力保持长期平稳发展,到“十四五”末达到现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
同时,考虑到未来一个时期外部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存在不少可能冲击国内经济发展的风险隐患,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可能持续低迷,中长期规划目标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优化,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
按照世界银行7月公布的最新定义,高收入国家的标准是人均国民收入在12536美元以上。当然,随着经济发展,世界银行的收入划分标准也在不断更新。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0276美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按照说明提出的“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目标”,届时,我国人均GDP将突破2万美元。
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是实现双循环的关键
《建议》提出,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此外,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远征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只要收入提高,其他的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收入扩大,就是内需扩大,内需扩大就可以作为一个战略基点。然后通过制度性的开放,向全世界共享中国市场,那就促进内外循环了。”
生育限制有望继续放松
《建议》指出,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虽然上周发布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对生育政策只字未提,但《建议》明确了要“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这或许意味着生育限制有望进一步放松,比如允许生育三孩。
最近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提出,之前放开“单独”二孩和全面放开二孩,效果均不及预期。他指出,
2012年末中央决定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3-2015年出生人口分别为1640万、1687万、1655万。2015年末中央决定全面放开二孩,出生人口在2016年达1786万,创2000年以来峰值,但2017年即下滑至1725万,2018年再下降200万至1523万,2019年进一步下降至1465万。
养育成本太高或是人们拒生二孩的原因。在京沪等发达地区,培养一个孩子的教育成本就可达上百万。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的生育意愿自然不高。所以,《建议》还提出“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未来或许有一系列相关政策可以期待。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势在必行
《建议》提出,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这可以看作是对五中全会公报提出的“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具体部署。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上个月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称,今年前三季度,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2.1万亿元,总支出2.8万亿元。尽管他说当前基金累计结余仍达到4.5万亿元,但收入低于支出是不争的事实。
另一方面,根据民政部最新预测数据,“十四五”期间,中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在这种情况下,社保基金必须开源节流,既然老龄化的步伐不可阻挡,那就要想办法“开源”。
延长退休年龄早在几年前就有官员提出,但引起的社会反响很大,迟迟未见具体措施。这次上升到中央层面,退休年龄延迟是势在必行,未来五年可能就能看到有政策落地。
“房住不炒”成为中长期国策
《建议》提出,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建议》还指出,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许小乐认为,这些表述说明民生将是未来房地产政策的目标。住房补短板,是为了弥补过去20多年重购轻租导致的供应结构失衡。此外,这次中央还提出“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这可能会改变地方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利益关系,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供地倾斜。
此外,在促进消费一节中,《建议》提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住房消费要真正释放,就要杜绝各类炒房的干扰,即要落实“房住不炒”的思路。而“房住不炒”的落实,本质上就是为了给住房消费提供更大的空间,两者实际上是相互支持的。
值得注意的是,《建议》未提及房地产税。不过,在税收章节,《建议》提出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健全地方税、直接税体系,优化税制结构,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
新、老基建将并重前行
《建议》明确提出,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将从过去的以“铁公基”为主的“老”基建”逐步向以5G、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基建方向转变。
但是,这并非意味着传统基建走向衰落。《建议》还提到,推进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支持有利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水网、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星际探测、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推进重大科研设施、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公共卫生应急保障、重大引调水、防洪减灾、送电输气、沿边沿江沿海交通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
这意味着,未来在“新基建”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老基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基础建设投资有望进一步提速。
国企改革重点是抓国有经济布局
《建议》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推进能源、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被放在“头牌”。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建议》发布的前一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等。
会议称,针对当前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存在的问题,坚持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更好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