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周二表示,“十四五”期间(2021年至2025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是去工业化。他指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发挥制造业的创新效应和产业带动效应,是避免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黄群慧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说,从理论上分析,在现代化过程中,随着一国人均收入的提升,制造业所占比重就会逐渐下降。但需要注意,制造业本身具有创新效应、产业关联效应以及外汇储备效应等,如果这些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好,制造业比重就快速下降,会产生过早“去工业化”的问题,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目前中国人均GDP(在)1万美元左右,而现在制造业占比已经低于30%。因此,需要保持制造业占比稳定。”他说。
中国是目前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不过,中国一直没有占据产业链的制高点,很多高端零部件和电子元件难以自给。在国际环境极为复杂的当下,这已成为中国亟需处理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建议稿还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黄群慧认为,要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是要从低成本出口导向工业化转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工业化。
11月3日,他在杭州举行的服务业制造大会上表示,高质量的工业化包含三点内容,一是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包容和可持续的工业化。二是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是新工业革命背景下要实现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满足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
黄群慧表示,在这当中,服务型制造是其中一个重要方向和内容。服务型制造的本质是将生产制造全周期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映射到网络虚拟空间之后实现了互联互通,实现了制造服务化的延伸和价值增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