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研究网_汽车智库互动平台 官方微信 科瑞咨询  
汽车研究网,我的汽车领域专家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行业快讯 新能源 智能汽车 前沿技术 数据快讯  
乘用车 卡车 客车 专用车 零部件 发动机 自主品牌  
高层动态 合资合作 整合并购 战略规划 出口 召回 终端市场 经营业绩 人事变动 新品上市 品牌营销  
国际政策 国内政策 地方政策  
经济指标 改革规划 基建投资 能源环境 金融商贸    
知识术语  汽车人物  汽车展会  科研院校 人才招聘    
热点透视 产销分析 展会论坛 厂商专题    
2021全球智慧出行大会主论坛暨中国汽车产业低碳发展高层论坛
来源:汽车研究网   编辑:贾宏泽  2021-06-28 15:46:43 字号   打印  收藏

  会议主题:智慧新出行 美好新生活

  会议地点:江苏·南京空港国际博览中心A1馆精品展厅

  会议时间:2021年6月26日下午14:00-17:30

  周卫东: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2021全球"智慧新出行大会主论坛暨中国汽车产业低碳发展高层论坛现在开始,我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长周卫东,今天的会议由我主持。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大会主委会,对各位莅临本次大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地感谢。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和嘉宾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党组成员(正部长级)王安顺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汽车设计研究专家,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郭孔辉

  科技部原调研室主任、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理事长胥和平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

  中国经济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王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先生(音)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魏际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会综合数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李玉涛

  江苏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臧建东

  南京市溧水区委书记薛凤冠

  南京市溧水区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邰伦浩

  南京市溧水区委常委、溧水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夏云

  南京市溧水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德才

  南京市溧水区政协副主席、科协主席郭爱平女士(音)

  还有广大的媒体朋友们,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介绍了,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

  2021全球指挥出行大会暨中国汽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展览会汇聚了众多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领袖、专家学者以及优秀企业代表。在这短短的一下午时间里,我们将广泛探讨智能驾驶、低碳交通的发展趋势、政策环境、商业模式及核心技术创新与运营,为交通和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交流思想、凝聚共识。下面首先有请邰伦浩 溧水区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致欢迎辞,有请!

  邰伦浩:尊敬的王主任、郭院士,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相聚在南京南部中心,健康活力新城,共同奔向智慧电动出行,受薛凤冠区长,我谨代表溧水区委区政府,向参加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溧水位于南京南部,秦淮源头,既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地,也是一片前景无限的发展沃土。"十三五"以来,地区生产总值连跨6、7、8、9四个百亿级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近1倍,连续两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区,一举迈入全省区县第一方阵,区县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新能源汽车具有低碳绿色的鲜明特征,,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溧水始终坚持把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全区第一主导产业加以培育,我们将充分利用好本次智慧出行大会平台,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推广做贡献,重点发挥好三大优势。

  一是助牢规模优势,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溧水早在2013年就开始谋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全区现有整车企业6家,核心零部件企业100余家,形成了从整车制造到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这集中地诠释80%以上新能源车产的和70%零部件配套能力。2019年总投资140亿元的电池项目,签约落地了,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2020年百亿级项目落地,溧水连续2年在百亿级上面取得突破,我们将力争在“十四五”末,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1000亿元,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二是筑牢科创优势,打造创新核心引擎,溧水始终坚持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创新的地标产业,积极鼓励产业链企业在我区建立研发机构,最高给予500万元的奖励,并超过250万元的区级奖品。对既要计划、又要有志化的创业人才,给予200万元的项目资助。以邓文(音)教授为代表的一批行业顶级人才扎根溧水,溧水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南京市建设创新名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名片,我们将依托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在电器、电控、电池等关键技术上面寻求突破,以创新形成竞争优势。

  三是筑牢运用优势,打造全域智慧场景,智能网联汽车超前布局,在全市率先进程,移动5G基站和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赛道,推进国家智能网联车室基地建设,与英特网合作建设智慧交通研究院项目,携手打造全球领先的智慧交通和智能驾驶系统研发运用中心,已建成1.62公里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车市赛道,可实现5G自动远程驾驶车室,计划完成5公里L4级智能网联车室道路的建设。同时,与中国移动通步,建设5G应用示范区,打造5G加车联网、5G加无人驾驶等多种运用场景,我们将依托全国以里的智慧城市运营体系,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建设南京智慧智能、网联汽车先导区,全面优先车型企业,破解城市病,为中小城市智慧出行贡献溧水方案。

  今天的大会汇聚了新能源汽车领域顶尖的专家和行业精英,既有生根溧水的老朋友,也有新面孔,相信大家的思想交流和观点碰撞,会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入新的强劲动能。借此机会,溧水真诚地向大家发出邀请,衷心希望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携手溧水,共同攀登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高峰。最后预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身体健康、事业兴旺、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周卫东:感谢邰区长的欢迎致辞。下面有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安顺发言。有请!

  王安顺: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在这一下午的时间,与各位相聚在美丽的故都南京,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智慧新出行,美好新生活",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交流,我认为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水平地满足衣食住行需求,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消费品质的重要内容和体现。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的重点和热点,已经开始从衣、食为代表的商品消费,转强住、行为代表的服务消费,如何更好地出境和满足广大群众持续增长、不断升级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不仅事关增进民生福祉,更关乎扩大消费、稳定就业、促进创新和推动改革的发展全局。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当前我国的智慧出行,不仅在交通领域的创新风声水起,而且开始扩展和渗透到旅游休闲、住宿、餐饮、文化、娱乐、商务、城市治理等众多领域,逐步呈现出融合、协同创新的特征。从产业层面来看,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四化,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势,在新能源汽车产销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接近600万辆,约占全球保有量的一半,涌现出一大批发展态势良好的自主品牌领先企业。

  今年前5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5万辆,同比增长2.2倍,市场渗透率接近8/9,补贴政策对市场的驱动效益,逐步地弱化,市场自身驱动能力日益增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国也分别建成充电站和充电桩6.5万座和187万个,覆盖176个城市,建成5万公里高速公路快充网,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充电网络体系之一。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日益紧密,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技术,基本实现了自主可控,产业总体化的水平处于全球前列。无人驾驶等先进技术,正在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一些大城市已经陆续进行无人驾驶车辆道路的测试。消费的层面来看,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在碳达峰、碳中和和庄严承诺的要求下,在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我国绿色、低碳、共享等出行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也成为课题绿色发展、新兴文化、改善民生的重要路径。在智慧出行、互联网出行和共享出行的市场创新,即商业模式创新方面,我国逐步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共享出行等模式也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注解和名片,日益成为全球出行领域创新发展的策源地和实验场,对全球出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

  当然,我们在为出行领域取得巨大的发展成就欣喜的同时,也要看到行业存在的一些老问题和矛盾,比如在产能扩张、市场竞争、消费者保护等方面存在着问题,破解这些问题和矛盾,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智慧出行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扫除体制机制上的束缚。再过几天,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正处在两个100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对于智慧出行也要继往开来,加快探索实践和创新发展步伐,追寻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大逻辑,在智慧新时代,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最后,希望各位嘉宾能够在本届大会上,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和观点的分享,同时预祝本届大会圆满成功,取得丰硕成果。也祝愿各位在南京心情愉悦,谢谢大家!

  周卫东:感谢王主任的演讲致辞。下面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郭孔辉名誉院长致辞,有请!

  郭孔辉:各位领导、专家,汽车领域的朋友们、来宾们,媒体朋友们,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参加2021年全球智慧出行大会暨中国汽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展览会,感谢主办方组织这场盛大而隆重的,在汽车领域具有引领时代意义的会,我向主办方和有关单位表示热诚地问候。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智慧新出行,美好新生活",现在的汽车已经不再单纯是一种出行的工具,更是一个信息交互的终端,智能网联已经成为汽车发展的战略方向,有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市场搭载智能网联功能的新车渗透率,约为45%,预计到2025年可以达到接近60%的市场份额。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将不断增长,预测到2025年接近2000万辆,市场的渗透率会超过75%以上,高于全球的市场。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未来人机交互场景,也将达到极大的拓展,人机交互的内容和交互指令,会得到扩充,向着内容服务、生活服务和车联网服务三个领域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车机自身的强大运转能力和智能操作系统,实现人、车、路互联互动,为我们共同迎接生活提供便利。

  因此,这里寄希望于我们的汽车产业链上中下游所有产业人员,在迎接建党100周年成立之际,为实现中华民族两个100年,以振兴汽车产业的使命为己任,坚持自主创新,坚持技术引领,走出一条既符合产业规律,更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强国之路。

  再次祝贺全球智慧出行大会暨中国新能源和汽车网联大会取得圆满成功,感谢大家!

  周卫东:感谢郭院士的致辞。下面有请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先生致词,有请安总!

  安庆衡:尊敬的主任、尊敬的郭院士,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再次受邀参加全球智慧出行大会,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祝贺2021全球智慧出行大会和中国南京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展览会在南京溧水召开。

  在疫情尚未完全消除的时候,大家能克服困难,共同举办,而且大会越办越火,实属不易,所以我向主办方和有关单位表示衷心地祝贺和诚挚地问候。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形势,结合本次大会和展览会的主题,大家可以看出,我们只有坚持可持续的绿色生态理念,坚持长久的能源多样化的战略,才能够稳定地实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也才能在危机来临时,具有超强的风险抵御能力,把中国的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借这个致辞的机会,我也想就中国新汽车工业的发展,简单地谈几点的看法。

  首先,纵观世界,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蓬勃地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正在加速地融合,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作为产业融合创新的重要载体,正在推动汽车产品的形态、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费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发生深刻的变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生长潜力。

  大家都知道,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现在大力地推进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产业的发展导向,进一步地明确,创新活力更加强劲,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智能化、信息网联化、自动化等多种概念,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渗透到汽车工业的未来。从我们大会的一系列的发言和展会的盛况,大家可以看到,这一点是越来越清楚。我们仔细阅读一下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这个规划当中,我们可以有些体会,是不是也可以总结出3个政策发力点。

  第一个政策发力点是智能化汽车,大家知道国家发改委在2020年9月发文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重点提到八个产业,其中就有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智能放在最前面,这一信号表明,信息化技术推动着有中国特色的智能驾驶,包含自动驾驶和车联网开始从动力领域入手的新能源化,同样也成为我国支持汽车产业跨越发展的政策内核,对智能化汽车的支持力度在持续上升,我们的发展正在加速。

  第二是新能源汽车,这里面也包括新燃料电池汽车,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革命带动下,中国传统的汽车产业供应链正在重塑,形成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定的优势,引领着全球电动汽车的新的潮流,也推动着新汽车产业的发展。我们应该进一步地统一思想,继续努力不放松,把新能源汽车搞好,来实现规划中确立的目标,除了大力推动汽车产品的电动化转型以外,汽车行业也一直在推动各种清洁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和产业化。比如说,天然气汽车、甲醛汽车等等,2019年以来,新燃料汽车作为清洁能源在汽车领域的示范作用,也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目前,我国正在加速、加快追赶新燃料汽车的研发,尤其是规模方面开启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十四五"期间,对新燃料汽车的扶持力度有加大的趋势,例如在长途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关键技术,以及高能量密度车载储氢技术、制氢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方面,需要我们更加地关注。

  第三我们是在能源交通信息通信领域融合发展,在5G车联网发展带动下,电子信息、软硬件的需求快速地增加,带动应用场景增多,进而促成了智能汽车应用场景的使用量级的翻倍,甚至指数级的增长,两者相互促进,最终促进能源和交通领域的大规模的应用。我认为在产业融合和技术创新上,我们应该着力促进跨行业的融合创新,努力加快推动产业发展的进程。另外,我建议大家应该更进一步地重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工作,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的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必然的选择。在每一次国家推动重大决策部署时,汽车行业都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当前汽车行业正在围绕产业结构优化、新能源汽车规模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开发、绿色低碳技术全面推广等工作,我希望在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的新一轮的发展浪潮当中,汽车行业能够继续勇挑重担、永立潮头,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需要搞清当前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明确发展的目标,落实有关措施,加快推进这项工作,为我国"双碳"事业的成功添砖加瓦。结合上述,一切将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技术应用,开启人类新生活的方式,在汽车产业领域中将得以完美地呈现,终将实现人民美好的新生活。再次预祝2021全球智慧出行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周卫东:感谢安总的报告致辞!三位领导、专家都以非常前瞻的多视角的观点,阐述了当前形势下,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及政策方向,这些对未来产业的发展,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接下来,进行大会的第二单元,主旨主题演讲环节,下面有请这一单元的主持人,中国经济时报社党委书记、总编王辉社长主持,有请王社长。

  王辉:引领智慧出行、推动低碳发展,尊敬的王主任、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很高兴在这个建党百年华诞之际,智慧出行新未来论坛上,刚才四位领导嘉宾,就这个智慧出行的环境形势、问题提出了非常好的思考和建议。下面在主旨演讲环节,我们邀请了9位来自国家部委、研究机构和领军企业的专家代表,共同就智慧出行的一些具体的技术问题、战略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那么,我们首先有请

  科技部原调研室主任、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理事长胥和平先生,就抓住产业创新发展机遇,做主题演讲。大家欢迎!

  胥和平:尊敬的安主任,溧水区各位领导,汽车界的各位朋友,非常荣幸参加我们这个智慧出行的高峰论坛,刚才几位领导对今天会议的主题,和重要的思想都有了非常清楚的阐述,我非常有启发。我在这儿想谈一些背景性的问题,谈一下我们整个当前产业的关注、产业发展,我选了这么一个角度,抓住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

  按照十九大的讲法,我们进入了新时代,国家的发展处在新的历史方位,现在国内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不久前的5月28日,在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上,总书记对这个问题有新的阐述,他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加速演进,现在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世界经济陷入了低迷期,全球产业链供应面临重塑,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影响广泛深远,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思潮暗流涌动,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空前激烈。最近几年,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新的情况在不断地出现,整体上看,科技创新空前活跃,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在群体突破,在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等所有领域,都在实现重大技术群体突破,为整个产业的变革,提供了很好的基础,这里的颠覆性基础,像我们现在讨论的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3D打印、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等,这些东西已经成为"十四五"发展的热点。同时,脑机借口、合成生物、基因编辑等等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一个越来越清晰的感受是,我们面对这个世界发展运行的技术基础,已经有了极其深刻的变化,这是一个大的判断。每一个时代有它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支撑它,就有主导技术,在化石能源技术上发展能源就是燃烧,在新能源技术上就是光电转化,主导技术发生变化,整个主导的技术和产品的产业体系,就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是当代我们思考产业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角度。最近两年,随着科技的进步,科技创新的不断突破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深化,以国际竞争形势的变化,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我们现在谈的百年变革,在本质上,是百年产业变革,我们面临了两大实质性突破,变革是全方位的,一个是是智能制造,一个是清洁能源,这将是引领产业变革两个重要力量,或者现头力量,然后波及到各个方面,现在这两个事情在不断地深化,很多的围绕这两个方面开始展开。

  越来越强烈的感受是,科技创新中引领未来的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不断地发展,未来产业整在迅速兴起,为此全球产业链,围绕这一新的主题开始重塑,技术迭代的加快,产业转型的深化,世界经济格局在快速变化,中美这两年对抗非常厉害,但是竞争的焦点越来越清楚,一是科技创新,二是新兴产业。围绕这两个方面,现在各个国家,包括欧美国家包括我们在内,都在加强战略导向,欧美半导体,而我们做的全面部署,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新兴技术设施建设,壮大发育战略新产业和未来产业,等等这些部署,应该说我们是最完整的。

  在这个背景下,一个重更大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世界经济体系重塑,现在大家都在谈世界经济发展的问题,世界经济增长的问题,其实它里面有两个实质性的问题,到现在找不到答案。一个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哪里?一个问题是,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哪里?围绕这两个问题,我们可能会感受到,整个未来世界经济这个体系的重塑,力度会非常大,国际的重要改变,产业链、供应链要重构,技术资本的流向会变得非常复杂,这两个变化里面有非常值得研究的重大的问题,一个就是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中国服务业的开放,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欧美国家在工业化,他们的前景如何、构造如何?由此引发的国际合作,贸易格局的变化如何?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重大问题。

  从未来5年-10年展望看来,以数字经济、信息新基建为代表,这样一批未来产业,将会迅速崛起,世界各个国家可能都面临在这些发展面前的大头,总得看趋势,未来10年,是整个全球产业重塑最关键的10年,技术体系、产品体系、生产制造体系、贸易体系,可能都在未来10年要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从发展的长周期看,很多产业走到了发展的拐点上,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现在200多年,能源的发展第一次走到重大的拐点上,全面转向清洁能源,制造业发展也走在拐点上,由传统的200多年形成的这种制造业体系,转向清洁制造、智能制造,我们叫数字化制造,汽车非常典型。1885年,内燃机出来了,整个20世纪是汽车产业支撑世界运行的主要产业,就由于这个汽车产业,美国和日本迅速发展,美国成了世界老大,汽车发生了核心支撑的作用。但是现在,整个汽车转型,汽车动力转型、汽车制造体系转型,转向我们今天讨论的电子汽车、智能网联车、清洁能源车等等这些概念,百年大转型,这个转型来得非常紧迫,节奏非常之快,我们有时候讲,从1990年开始或者1885年开始的汽车,一直到2010年汽车没有本质变化,过去十年过去汽车有很大变化,再过十年,一大批新能源车、燃料电池车和纯电动车、滚动车都是大发展,整个智能网联汽车的新的制造体系和交通体系,汽车制造体系和交通体系要重构。所以这方面来说,非常紧迫,我们刚才只讲了汽车,其实各个方面都是这个情况,我们可能面临着一个更大的挑战。

  最近大家关注新兴产业,在关注集成电路,包括先进制造各个方面,可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就是中美之间、中国和西方国家的问题,我们可能面临很大的问题,就是面临着未来技术、标准、分裂,怎么应对,目前问题还没有充分显现。

  所以最近两年,大家对形势的判断,观察得越来越深入,也有很多人表示了,对于未来国际竞争形势的担忧和焦虑。但是对这个问题,我们要有更深的认识,在去年8月24日,总书记主持中南海专家座谈会上第一个问题就谈了,要辩证地看待机遇和挑战。今年1月1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班上总书记谈,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方,他同时谈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之大前所未有,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所以学习总书记这个重要的判断、重要的论断,最近一个时期,我们和一些朋友们交流,大家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尽管形势变化很大,而且形势严峻,总体上我们面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咱们的产业的角度来讲,尤其是像我们会议的主题,从制造业、汽车发展的角度上讲,是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所以我们需要深入地讨论一下,如何抓住创新发展难得机遇,一个大的思路是这样,我们现在讨论近现代中国的发展,我们一直认为我们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历史很悠久的国家,经济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前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几次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我们叫擦肩而过、失之交臂。但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抓住了上一次科技革命的后半截,我们起来了,我们成了科技强国和世界制造基地,但是它有一个潜在的逻辑,我们整个科技的发展,我们整个产业的发展,是沿用了上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技术路线和产业发展的模式,换句话说,我们是学来的,不是我们原创的。因为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就发生在西方,学是挺好的一件事情,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上一次科技革命大家走到头了,我们面临新一轮新的科技革命,我们面临着传统产业的转型、能源转型、制造的转型到这个时候。所以这个转型其实就给我们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大家都做产业的,如果你在原来的路径上走,用他的技术、标准、话语体系,你给他交钱,这回我们一转型,行了,我们一块往前走,技术创新、产业转型、供应链重组这些东西,给我们各个产业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所以这点必须辩证看问题,我们现在很多朋友,非常焦虑,我们核心关键问题在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产业体系不太完整,上一轮全球产业分工可能面临着困难,应该讲这压力是实实在在的,这是现实存在的,但是同时给我们突破的压力,形成新的格局提供了机遇。

  大家可能这两年最关注的,汽车处于发展比较好的,现在我们稍微被动,比较困难的就是半导体、集成电路,这个产业大家一直在反思是是不是我们做错了什么?其实我们没做错什么,因为集成电路是美国发明的,他改了半个多世纪,把全球的主要技术产能集中到他自己的手里,他控制了产业格局。他原来告诉我们,是全球化,你做中端,他做高端,你做低端,这本来挺好,现在他说突然不行了,因为你做低端不往高端走,他说你侵蚀了我的利益,所以他做的局他要粉碎。其实我们集成电路的发展,八五计划就开始了,一致搞了二三十年,就是全球产业格局形成的,不是谁错,他原来就是这么设计的,而且集成电路这个庞大的产业,有完善的体系、材料、设计、生产、封装、测试,一直到后端应用,缺了哪块都不行,它不是一个产品。现在呢?西方国家不干了,美国人不干了,那行我们自己干,所以大家看到,这两年我们其实在这个领域发展态势非常好,高层很重视,各个部门动起来了,产业积极参与,资本市场非常活跃。去年一年,半导体产业新增加2万多家企业,所以这就是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辩证地看,总书记讲辩证地看待机遇和挑战,机遇真正地来了。所以我看有一些学者包括企业家朋友都在场,我们用上5-10年功夫,去完善我们的产业体系、去建立我们支撑自己发展的产业,是完全有把握的,但是我们不说一定跑到世界前面,推动我们智能数字化转型的产业基础,半导体产业基础,是完全可以建立起来的。这就是我们讲的,历史机遇来了。

  我们现在面临两个大的问题,第一个要重塑创新体系,包括要积极应对科技脱钩,要完善我们产业技术体系,去重构全球创新链。第二个,要重构产业体系,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就是完善产业链供应链,这在"十四五"规划里面,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上,要大力培养产业集群,要发展全球的产业,这里面我想特别呼应一下我们这个会议的主题,汽车工业全球产业,全球产业面临百年转型,整个汽车工业从它的整个产业的构成、技术和产品的产业构成,一直到整个未来的交通体系构成,对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汽车产业过去典型的是基建产品,后来到上世纪中期变成了基建产品,现在变成了现代智能交通体系的一个中间节点,它的性质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过去纯粹制造业,今天很可能它的性质转向了服务性制造,这样全球产业体系怎么摆布,需要深入研究。

  其实这个问题,现在是我们整个制造业思考的大问题,全球制造业我们讲,产业变革,领头就是制造业变革和能源变革,现在制造业真正面临百年变革,它面临着信息网络技术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直接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恐怕我们讲制造业的变革,是我们现在整个工业革命最深刻的变革之一。从大的方面来看,制造业变革是三大方向,智能制造或者叫数字化制造、绿色制造、服务性制造,这恐怕是目前我们整个制造业面临的主要话题,从竞争态势上看,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成长,疫情冲击全球制造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影响了生产能力,全球供应能力的释放,同时制造业变革的步伐在加快,技术创新在加快,新兴制造快速崛起,而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重塑正在有实质性的推进。

  最近我们看一些报告,比如说半导体,美国在最新几个法案里面,把半导体产业列为非常重要的行业,欧盟拉起一伙要搞半导体产业,日本也是,我们是全国之力来发展半导体,各国都在干这个事情。

  中国制造目前处在一个历史性的关键节点上,我们讲十八大讲新的历史方位,其实中国制造也是,我们其实中国的工业化,从新中国成立开始,实质性的进展是最近40年,我们用70年,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早、中期的基本任务,我们现在成了全球制造业基地,成了全球、全世界制造业体系最完整的国家,成功是巨大的。但是现在面临着挑战和机遇也是空前的,刚才总书记说,机遇和挑战都是空前的,首先面临转型,我们叫百年转型,我们面临着智能化的发展、新能源制造、服务化发展的转型,这是制造业的内在规律,同时又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双重压力,我们讲国际竞争,一头是发达国家对我们的挤压,一头是后续国家和我们跟进。所以国际竞争其实是两个方面,而且越来越看出来,制造业持续发展,高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的发展,以及未来制造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竞争的主场,中美之间你现在看,吵了半天焦点在制造业。大家注意美国人和我们全面翻脸,奥巴马和我们翻脸是什么原因呢?2015年的中国制造2025,2025我们上面提了十个重大领域,头一个就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刚刚讲半导体就在这里面,5G也在这里面,这里面这些东西,你看整个世界,特别欧美国家就坐不住了,你看看他干什么?尽管我们和美国之间,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冲突是多方位的,尤其是美国,现在美国是全面打压、全面封锁,但是真正主场是在制造业。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放眼全球,加紧战略部署,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完善产业供应链,强占制造业制高点,这可能是中国应对全球变局的基本策略。换句话说,你说的什么舆论、说点什么话语权,那当然很重要,底盘在那地方稳住了制造业,后面的话都好说,有了真正的创新、有了新的制造的体系,应对全球变局,我们就可以。

  所以眼前重要的话题就是要加快制造业转型,我们讲大力发展新制造,就是把信息网络、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广泛应用,推动制造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变革,走出传统制造模式。其实现在有新的表述,有的叫智能制造、数字制造、网络制造,都是在新一代信息时代的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表述。现在对数字化发展,大家有特别高的关注,现在高的有点蒙,一会儿数字化发展、网络化发展,他谈的不同的要素、不同的角度,绿色化发展现在非常紧迫,我们要推动绿色技术在研发世界、生产制造和应用,要大力推动利用清洁高效的利用,降低污染的排放。因为大家知道,从去年年底,我们高层在国际上做承诺,我们要30、60、碳达峰、碳中和,中国任务,极其坚定,而形势非常复杂,我们比人家来得要紧迫,他们搞了七八十年,一般来讲,欧洲国家在90年都达峰了,到50年他们有60年,我们30年达峰到60年中和,也就30年,而且我们结构不太好,任务极其繁重。所以我们将来推动工业动能、工业用能、交通用能等等这一方面的转型,就是非常紧迫的任务,我们智能网联汽车,就要回答这个问题。

  它其实是对整个产业运行模式的深度变革,过去我们讲一产、二产、三产,产业边界非常清晰、产业形态、产业要素非常清晰,现在问题是产业融合了,制造业融合了,一二三产业融合了,服务性制造、服务性产业快速发展,所以将来面临一个大的趋势,我们从上一次工业革命所形成的大规模制造,要走向全球个性化定制,要走向柔性生产、精准制造,这就是我们整个产业变革、制造业变革大方向。

  最后,特别需要谈到的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按照你们国务院中心,我觉得我经常学国务院中心的报告,你们说的东西是比较准确而且靠谱现在数字化发展大家都有表述,比较靠谱的国务院中心,2018年的报告,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发展,是加快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构建数据的才传输、存储、处理和反馈闭环,打通不同层级与不同行业间的数据壁垒,提高行业整体的运行效率,构建全新的数字经济体系,这是我见到的比较好的、比较精的表述。同时我们意识到数字化转型不是个技术问题,或者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它涉及了技术、业务转型、企业文化、产业组织构架的调整,以及相应制度的建立,需要提供解决方案。

  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十三五"后期,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按照我们产业门类的不同,我们大体上有一些产业,像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制造都属于理想行业,它在这个数字化转型主要侧重在设计、制造、协同、生产管理优化、设备健康管理、产品增之服务、制造能力交易等这样的解决方案上,另外一些行业,具有不同的特征,像钢铁、石化等流程行业,他们在过程监测、故障诊断、预测预警、工艺优化、质量控制、节能减排等创新服务。应该讲"十三五"后期这方面,进展是非常明显的,这是我们从2015年工业4.0提出了智能化,发展智能制造以来,工业4.0这个活动推进以来,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方面,我去年下半年,工信部一个领导他告诉我,中国的工业4.0已经走在全世界前面,特别是在美国、德国前面,这一点大家要有信心,一个工业互联网、工业4.0,都是工业互联网哪年提出来?2013年提出来的,工业4.0德国2013年提出来的,但是现在我们走在他们前面,他们是说得多、做得少,动员能力比较差,但是他有一些顶尖的企业非常好,像西门子,他自己的企业干得特别漂亮,水平比我们高,但是整体推进,我们整体效果比他们好。

  "十四五"这个问题要进一步深化,我们要更多走向催生产业信的模式、新的业态,我们要从生产过程走出来,从车间和工厂走出来、往外走,数字化管理、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大量出现,从而推动我们整个现代供应链、工业电字商务、共享制造、产业链、金融等新的业态蓬勃发展,所以整个数字化转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也得往后走。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要提升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尽管现在面临各种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国内高质量发展的压力,我们仍然坚定不移地推动制造业对外开放,去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要提高利用外资和国际合作的水平,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仍然是我们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遵循的基本方针。

  面对未来形势非常复杂,机遇前所未有,我们面对唯一的,应对变局的底线,还是四中全会讲的的话,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情。谢谢!

  周卫东:感谢胥主任热情的演讲!把这个智慧出行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深刻分析了它的前景和趋势,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下面一位演讲嘉宾,是来自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魏际刚副主任,他今天的演讲的题目是对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大家欢迎!

  魏际刚:尊敬的王安顺主任,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业界朋友,非常荣幸和大家交流,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对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思考》,我想对这个题,我们要把握几个基本的维度,那就是全球视角要有战略思维、要有紧迫逻辑,要把发展放在我们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加以考虑。我想首先让我们认识这个世界,我认为当今的世界,呈现五个基本的特征,那就是世界是平等的、世界是快的、世界是新的、世界是绿的、世界是简单的。也就是说,随着交通、通讯、互联网的进步,使得世界变平。第二个就是世界变快,我们发现现在的互联网包括高铁、快递,都是快的特征,第三是世界是新的,我们通过创新来解决问题,来把握趋势,使得我们的产业、消费、各方面都呈现新的面貌。世界是绿的,我们需要绿水青山,世界是简单的,如果你让世界变得很简单,世界将会把你变得不简单。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很多的创新,都是让我们的产品、服务变得非常简单,就像APP,让我们体验非常好。同时,我们还面临六大浪潮,这六大浪潮就是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和城市化浪潮,那么中国目前工业化是2.0、3.0、4.0、5.0,立体化中国是推进的,对产业结、消费结构都带来了新的变化。同时,我们这个数字化浪潮,也不断地推进,使得我们的生产、流通、消费、能源、金额都深入融合广泛渗透,包括我们中国在推动互动、陆海全球化,推动城乡湖东的全球化浪潮。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技术结构、供给结构、成本结构、制度结构,包括我们的主要矛盾,都会带来深刻的变化,在也许的背景下,各国包括我们中国,以及一些企业地区,都在制定未来的战略。所以我们需要对机遇、挑战、风险和不确定性作出分析,来制定未来的战略。

  目前,我们中国制定的什么战略?我们目前正在制定一个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题,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这里面我想这个新发展格局,通过这个共需的互动,使得我们的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在不同的国家进行汇集。如果一个国家他积聚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和数据流在不同的国家,进行汇集。比如说一个国家,如果它的集聚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的数据的规模越大,结构越优化、效率越高的话,他的内循环、能力就越强,我们中国国内的循环和国际的循环,通过全球、链接、流动进行交互,使得我们中国深度地融入了全球的分工和合作中去。在这里面交通运输、物流、供应链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能看到,交通运输在新发展格局中,占所有循环中,它的作用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一个就是交通运输已经成了我们双循环的基础,交通、物流、流通就成为了基础,同时交通运输、物流包括供应链,他们的基础设施,他们的流动能力,他们的效率,就决定了我们双循环的能力。另外,我们说双循环,从整个产业体系、经济体系来考虑,我们的发展,要从保障国际供应链的安全,来考虑我们交通运输的发展,也要从生产、流通、来考虑我们交通运输物流工业的变革。所以尽管我们的流只有五个流,但是这五个流的变化,是不同的,它使得我们整个的时代呈现一个新的特点。

  面向未来,中国实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2021年我们全面建成小康,到2035年我们实现初步的现代化,面向未来中国具有广阔的前景,根据OECD的发布的报告,中国的GDP(1:56:04),那么到2060年,中国的GDP会占全球28%,印度会占到18%,美国会占到16%。也就是说,全球的经济中心,是亚太向中国、向印度转移的,如果我们的企业家如果想要在世界上取得成功的话,首先要在中国的市场取得成功。因为中国不仅仅是传统的经济最大的市场,未来中国还将会成为中国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的市场。

  同时,我们中产阶级的形成,2009年全球中产阶级是18亿人,到2030年全球中产阶级会达到49亿人,将会形成30亿的中产阶级。其中,中国将会新的体系的中产阶级,我们知道,中产阶级它是人均或者一个家庭,它的可支配收入是10美元到100美元,中产阶级它的产品对服务、品质、体验、个性化、法律、民主的要求非常高的,而且我们也知道,到2030年80后、90后、00后将会登上历史的舞台,他们对我们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服务结构都会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到2030年,中国将会成为全球的贸易中心,到2035年,中国会成为全球的第一大贸易中心,中国和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德国这五个国家的双边贸易,会排全球的前五位,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中心和交通的枢纽,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数据流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汇聚、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资源配置,然后再向世界的辐射。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经济社会,将会对我们的交通运输提出新的要求。首先是定位上的要求,交通运输要让中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体、第一大消费中心相适应的格局,所以交通运输要协同战略格局。第二是数量要求,也就是说,交通运输要使我们中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贸易体,比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提出了巨大的数量要求。另外,还提出了质量的要求,也就是说我们这个产业结构,随着消费结构,比如我们产业升级、农业现代化、产业智能化、国际化,包括服务的提升,所以我们的交通运输,需要和我们的产业,需要和我们模式的变化要相匹配、吻合,这样通过你的供给和需求,来实现有效的匹配。

  未来交通运输发展要有个新的忙为,我认为就是从过去交通运输,从基础性、先导性,交通运输会发生新的变革,因为目前制造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网络强国、美丽中国、"双碳"碳达峰、碳中和这些都对我们交通的基础设施,对我们交通的装备,对我们交通的服务,移动交通的管理,都会提出深刻的变革。比如说,在交通技术是重要点,我们要形成智能的铁路、公路、航空、水运,我们要有什么?聪明的路,我们要实现车路的协同,在装备方面,我们要实现智能的装备,无人驾驶、新能源这样的装备,另外我们还要是轻量化,在服务方面我们要实现综合化、一体化、个性化、质量提升绿色化,在我们交通管理方面,我们要实现综合管理、高效的管理、质量管理、精细化的管理,用大数据管理和平台的管理。

  我们要推动我们交通高质量发展,我们如何推动呢?一个就是我们的目标要强,一个就是我们的问题导向,我们交通运输的高两发展的目标是什么?便捷、高效、经济、安全、绿色,我们的问题是什么?既有体系化的问题,服务方面的问题,交通运输方面的问题,所以在这样的基础下,我们要推动我们交通的方式高质量发展,就是要通过综合化、一体化、数字化、共享化、绿色化、国际化来实现我们的经济、安全、便捷、高效、绿色。在这样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下,我想我们需要打造交通强国,交通强国就是世界一流、人民满意、强大国家,这个交通强国它的具体特征是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优化、安全的高效、互联互通、质量可靠、安全有保障。

  在交通强国的指引下,我们整个交通运输的发展方位要有新的变化,从交通运输从过去的基础性、先导性向战略性引领转变,从过去更多关于速度,要从速度像质量转变,从过去支撑地区产业发展,交通运输和地区产业深度融合转变,我们要让交通业向关于我们更大的供应链产业生态体系转变,要从关注国内和国内国际的转变。从过去的发展,要使得我们交通运输成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示范转变。那么中国未来,交通运输我认为有三大最重要的战略工程,一个就是打造立体综合的交通网,第二个要连接世界的物流体系,第三个就是推动交通的现代化。

  到2050年之后,中国的交通路是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我认为2050年之后中国的交通运输就是一个字“无”在那个时候,我们的交通运输它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备、无所不涵、无所不包、无所不能、无所不至、无所不刻的,这样一个目标怎样实现?我认为就是一个字,就是要有爱。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政府全心全意爱我们人民,产业、企业全心全意爱客户,那么这样一个"无"的目标就能实现。

  所以爱因斯坦在临死前,他给他女儿写了一封信,他发现推动人类进程是什么?就是爱,所以我们在政策制定上要做调整,如果我们的战略、目标、路径都很清晰的话,我们需要有更好的制度和政策来推动我们的产业、发展。老子《道德经》里面讲天之道,利而不害。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我们的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他推动我们的企业、产业、人民创造创新,而不是阻碍我们的企业、产业、人民创新创造。孙中山先生也说过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也就是说,我们的政策制定、供给,一定要满足我们的需求、满足我们的趋势,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使我们的供给和需求有效匹配。也就是说,高质量发展核心,就是供给和需求的匹配程度越高,那么你的质量越高。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结束我的发言,我们中国产业发展的使命是什么?那就是12个字,造福于民、强大国家、繁荣世界,谢谢大家!

  周卫东:感谢魏主任对于交通运输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美好愿景。以上两位嘉宾,围绕政策领域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下面我们还有7位嘉宾,从不同的技术领域,对智慧出行作出他们的精彩观点的分享,下面有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能源集团氢能首席科学家衣宝廉进行分享,他的题目是燃料电池汽车现状与愿景。

  衣宝廉:(线上)

  周卫东:感谢衣院士精彩的线上分享!有请下一位嘉宾奇瑞集团副总经理、奇瑞雄师科技总经理邬学斌先生,就汽车软件与智能化创新进行分享。

  邬学斌: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下午好!非常荣幸能代表奇瑞公司,在这儿和大家分享汽车软件和智能化创新方面的实践和想法,我是奇瑞雄师科技总经理邬学斌。

  谈到汽车,现在时下很多,也很乱,但我想回归一下汽车的本能。我们认为汽车追求永恒的主题就是安全、节能、环保、舒适,这8个字里面反映了政府对汽车产业的要求,也反映了消费者对汽车的诉求。汽车新的特征的话,是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这四化我认为目前产生的第五化,就是个性化,这五化的核心实际上都是软件造成的。在这个硬件时代,我们如果想把汽车装得很个性化很难,因为大规模生产汽车是一个大规模的典型代表,它既要追求规模又不可能太个性化。但是你看看我们的手机,当你买任何品牌手机的时候,手机的型号并不是太多,你把手机用了半年以后,任何两个人的手机可以互换吗?恐怕不能了,因为这个手机里面大量的APP和使用习惯、包括记录都是代表你个人的习惯,这就是个性化。也就是说,硬件很难实现个性化,而软件技术,恰恰是实现个性化最好的一个途径。所以汽车产业,面临的这个五化,我重新给它顺序颠倒了一下,汽车是一个移动的第三空间,这五话是由于软件而产生的百年不遇的重大变革,它的驱动力就是软件。这个软件后面的驱动力,实际上是芯片,如果没有强大的算力,这个软件发挥不了作用,我后面会展开说。汽车的新特征呢?在80年代我们就看到,自动驾驶的一些样车,我们恨不得把整个的计算机房塞到汽车里面去,进入21世纪以后,到底是把电脑装进汽车?还是把电脑设计成汽车的样子?我们拭目以待,也就是说,软件技术、半导体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这三大技术在改变着汽车整个的业态,使得汽车的外表看起来越来越简单,但是内涵越来越丰富。

  软件到底改变了汽车的什么?我们首先看一下车内,这是今天的情况,不管从传感器、控制器还是计算器都很多,那么现在正在发生的,是这些MCU分布式的控制器在网域进行结合,到最终它会形成一个中央的大脑,也就是说,车内的计算单元的数量会下降,但是它的计算能力会大幅度提高,它对芯片计算能力的要求,是成倍地增长。对车外呢?我们以前车不联网的时候,没有软件的时候,车就是单车,你把车抬走之后,你和主机厂的关系就结束了,我把车卖给你工作完成,你车不坏你不回来找我修,我们之间没有任何的关系。现在不一样了,你把我的车买去了,我们的关系刚刚开始,因为你的车24小时都在线,我不仅连着车,我还连着体的人,最终还要连生态。也就是说,智能汽车成了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乃至智慧地球。那么在软件定义汽车,它分好几个阶段,我总结了一下这分四个阶段,现在我们处在第四个阶段,也就是数字化阶段,前面三个阶段,实际上汽车是以硬件为基础的,软件在里面的成分和重量都非常轻,而那个时候的软件是软硬一体的,并没有对汽车行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今天数字化的出现,软件和硬件开始进行结偶,软件的数量也超过了一行,这是非常庞大的软件工程。那么在下一步,当我们实行智能化的时候,当我们的汽车真正实现无人驾驶的时候,汽车上的软件的数量,可能要超过数十亿行。软件对汽车的影响有哪些?是全方位的,100多年来汽车是一个很固执的产业,当然了,汽车本身也是持续改进,持续改进这100多年来它保持它青春活力的关键,但是目前看,靠持续改进是不能满足新时代对智能化汽车的要求了,它的改变我讲几个主要的。

  第一个是商业模式,传统的汽车公司是2B的,它的消费者是4S店和经销商来打交道,所以汽车公司并不是直接对销。但是由于现在汽车24小时在线,汽车公司成了2C的公司,从制造业变成了服务业,说起来好像很轻松、很简单,但是你要想一个2B的公司要改变成2C的公司,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它的企业文化和它的组织架构上面。他们如果有留意研究的话,现在市面上新出现的,从特斯拉以后出现的公司的组织机构,和特斯拉以前出现的组织机构是完全不一样的,文化、开发流程的冲突,传统的汽车开发流程已经很典型了,用了100多年,V字型的开发流程,但是软件开发流程,不是V字型的,它是敏捷性的,而且那个周期要比硬件短得多,如何把这两种有矛盾的开发流程,有机地整合在一个产品开发上面,全世界的汽车人都在实践,还没有最佳实践的产生。

  那么对汽车服务和汽车销售等等,就出现了线上线下,怎么平衡线上线下?这都是一些新的课题,所以软件对汽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为什么对个性化的需求会得到非常好的满足呢?因为软件开发的周期,要比硬件开发周期要短得多,我们发动机的开发,可能一代发动机3-10年,商用车时间更长,即使是内外室也需要1年,但对于软件来说,有的软件甚至1天就可以更新迭代,通过更新迭代,我们不断地保持在硬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用软件技术产生新的功能,使得每一天你都感觉到你的汽车有不一样。但是我们现在很大的问题就在于,汽车行业缺乏软件人才,今天的汽车行业已经是机械制造也、软件和芯片、半导体这三大产业的一个集成,对于软件来说,根据有关报道,去年汽车行业软件人口的缺口20万之多,今年会更多,这里面还没有统计半导体,对半导体人才的需求,那么文化冲突也是非常多的,汽车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文化冲突我可以讲三天三夜,因为我长期在汽车公司工作过,这两个工作环境是完全不一样,每个人都有道理、每个人都对,但是两个放在一汽,谁也不是,怎么样克服这种文化冲突,也是我们这个产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

  在应对这种变革的时候,我有四个方面的呼吁,这个主要是跨企业、跨行业,我刚才讲了,主要三大行业、软件行业、制造行业和半导体行业,这些行业一定要联合起来。第一个叫协调开发,复用性强的基础软件和操作系统,我们目前所用的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也好、设计软件也好,还有我们的操作系统,全部都不是自主可控的,那么这一方面的投入,也是非常大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这个必须是跨行业、跨企业的联合操作,一个企业单独很难进行突破。第二是搭建汽车新技术的共享平台,第三是维护汽车软件的安全运行环境,因为汽车和其他的装备不一样,比如手机,手机是个人产品,但是汽车社会属性非常强,它的安全包括产品安全和细节安全,都是对整个社会非常重要的。我甚至可以预测,当汽车进入智能化的时候,汽车的全球平台将会消失,也就是说在一个国家,它能够满足它智能化要求的汽车,在另外一个国家,必须重新认证,否则对这个国家的安全就会造成巨大的威胁。于是乎,全球化的汽车平台受到的影响就不会存在。最后一个就是要加紧培养汽车的软件和半导体的人才,我的分享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王辉:感谢邬总!我们有请下一位演讲嘉宾,他是吉利商用车集团首席科学家刘汗如先生,围绕引领技术变革,创新商业模式,促进新能源车事业大发展做主题分享,大家欢迎!

  刘汗如: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给大家汇报的题目就是引领技术变革,创新商业模式,促进新能源商用车事业的发展。随着“双碳”的实现基础,道路交通面临着较大的碳排放压力,在我国保有量虽然只占在机动车占有率的2.04%,但氮氧化物的排放,却占到机动车的排放的61.84%,占到了由移动源排放的34.56%。环保部2020年中国移动院管理年报显示,柴油车的氮氧化物排放量超过7000,总排放量的80以上,颗粒物排放超过90%以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音)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生产资料的商用车是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重点。一辆商用车的谈排放是乘用车的20倍,他注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在我国汽车产业完成“双碳”目标的征途中,商用车是重中之重。因此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都非常重视商用车的节能减排工作,都在探索解决方案。新能源汽车面临的困境,今天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电动汽车占据了大部分的份额,但人类花了100多年的时间的研究,电车的能量密度并没有得到革命性的提升,只从90提高到了260千瓦时/立方米。而汽油是8600,柴油是9600,液体甲醛是4300,所以从能量密度的角度来说,这个电动车是远远地低于我们传统的车。还有一个问题是,中国67%的电,都是煤炭发电,如果能源结构不改变的话,那么电动车是增加碳排放,不是减少碳排放。因此电池的回收还有待突破。当钴价格反了四倍,锂价格反了一辈的时候,全世界没有一家公司说,我是可以像回收电池里面的钴和锂可以赚钱的。还有,中国现在已经建的充电桩的利用率不到4%,北京、上海这些地方利用率不到1.5%,因为地价问题很难解决。

  有人会说,氢能汽车有优势。但是,它没有大规模的产业化,在制氢、储氢、运氢、用氢方面还存在较多技术难题。目前,我们看到的所有氢燃料电池(车)里边的出氢罐,都是350大气压和700公斤大气压,而高压的同时有一个问题,氢气是这个世界元素周期表最小的分子,最小的分子意思就是最容易泄露的分子。且燃料电池技术整车还处于试运行阶段,整车成本价格居高不下,同时运行成本也比较高,距离产业化推广,仍有较长的路要走。同时氢气产业链的碳排放也需彻底地摸清结果。

  那么甲醇这类燃料具有特殊的优势,一是甲醇对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和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一个富煤、缺油、少气的国家,而且资源分布及其不均,局统计到2020年底,我国原油进口依赖度已达73%,天然气进口依赖度也在40%以上。目前生产甲醇的主要原料是煤炭和天然气,我国是煤炭资源大国,煤制甲醇用于燃料是对煤炭使用的革命,有利于减轻对石油的依赖度。

  二甲醇是低碳的清洁燃料,对实现双碳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甲醇仅含一个碳原子,而柴油含10-22个碳,权威机构检测,甲醇汽车的污染物排放全面地优于柴油车辆,其中一氧化碳、非甲烷碳氢、氮氧化合物都是为排放限制的1/2。尤其是颗粒物排放,仅为法规排放的1/7。所以甲醇和天然气一样,同属于低碳的清洁燃料,非常适合成为汽油和柴油的替代燃料。

  同时大家都知道,作为清洁能源的,天然气,因为天然气氮氧化合物的排放,占比比较高,所以说甲醇更加有优势。甲醇生产原料更丰富,煤炭、焦炉气、煤层气、天然气、生物质,以及二氧化碳均可制备甲醇,特别是近期即将在安阳投产的利用硫化工尾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甲醇项目,在大幅降低碳排放的同时,将低纯度氢气液态化,解决其储用难的问题,是完全可以实现碳中性循环的低碳饮料,所以又称为“液态氢”,“可再生合成能源”和“液态阳

上一篇:TMC2021智能动力系统专题剧透丨动力系统智能化的机会与挑战
携手合作 赋能创新—2024汽车创新大会在广州开幕
11月16日,2024汽车创新大会在广州国际车展期间开幕。大会由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办。大会以“合作·创新”为主题,汇聚国内外汽车产业创新项目和资源,吸引海内外专家、政府官员、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研究机构、行业组织代表共同参与。 [详细]
2024-11-18 10:17:31
 
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2024物流与运输车辆高峰论坛广州召开
11月16日下午,2024物流与运输车辆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作为2024广州国际商用车展同期重要活动之一,本届论坛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题,是主办方为商用车参展企业和物流用户等专业观众打造的深度交流平台。 [详细]
2024-11-18 09:55:45
 
AWC 2024深圳国际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展览会圆满落幕!反响热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买家说了什么
(2024年11月8日) 为期三天的AWC 2024深圳国际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展览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圆满落幕! [详细]
2024-11-11 11:20:18
 
燃动鹏城!AWC 2024开幕首日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巨头齐聚,探索未来出行新风向!
(2024年11月6日)今日,备受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瞩目的年度盛会——AWC 2024深圳国际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展览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 [详细]
2024-11-06 11:28:18
 
2025第三届世界氢能产业博览会
2025第三届世界氢能产业博览会 [详细]
2024-10-25 20:12:44
 
2025第10届亚太储能技术及应用展
2025第10届亚太储能技术及应用展 [详细]
2024-10-25 20:07:43
 
WBE2025世界电池及储能产业博览会暨第10届亚太电池展/亚太储能展
WBE世界电池及储能产业博览会(亚太电池展/亚太储能展)致力于构建“电池、储能、氢能、光伏风电”等全产业链生态闭环,促进全球市场贸易与产业链采购供需!已连续成功举办至第9届,并发展成为电池、储能成品领域较大规模专业展,也是行业内参展电池与储能品牌企业数量较多,以及应用端专业观众与国外采购商参与度较高的专业展!WBE以其享誉全球的影响力和每届数以千计的海外买家帮助参展企业参展一次面谈数百专业采购商与海外优质客商,被业界评为“电池储能行业的广交会”! [详细]
2024-10-25 19:59:30
 
聚焦汽车智能化与电动化︱AUTO TECH 2025 华南展11月,以展带会,已全面启动,邀您共精彩!
11月20-22日,AUTO TECH 2025华南展——亚洲领先的汽车工业技术博览会,将在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琶洲)盛大举办,同时将邀请来自于世界各地的汽车主机厂、研究院以及一二级零部件制造商的上万名采购、技术工程师参加展会以寻求供应商及合作伙伴。 [详细]
2024-10-25 09:30:07
 
“向新·向上”2024中国天津车展将于9月29日盛大开幕
以“向新·向上”为主题的2024中国(天津)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中国天津车展)将于2024年9月29日至10月5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二期隆重举办。 [详细]
2024-09-26 15:11:21
 
智联全球,11月6-8日AWC与您共绘汽车产业发展新蓝图!
2024深圳国际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展览会(Automotive World China,简称“AWC”)将于11月6日至8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盛大举行。作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专业展会,AWC将汇聚全球汽车前装市场的知名企业,集技术展示、商业合作、趋势发布和创新交流于一体,致力于打造贯通行业上下游的重要平台。 [详细]
2024-09-26 09:11:02
 
 
一汽-大众第1000万台发动机下线
宁德时代计划在印尼建厂 将投资50亿美元
LG化学高镍电池预计明年交付特斯拉
大众在欧洲或需要40座电池厂
热点排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新闻专题
· 第十六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
· 2018年北京国际车展专题报道
· 2017年上海国际车展专题报道
· 2017中国国际节能与新能源车展专题报道
· 2016北京国际车展专题报道
· 2016年天津国际客车、公交车及零部件展
· 2015天津国际客车、公交车及维保工具展
回顶部
关于我们 智库平台 科瑞咨询 招聘英才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电话:4006-997-802    客服邮箱:market@autothinker.net    投稿邮箱:news@autothinker.net
Copyright @ 2010 - 2018 China-Qiche All Rights Reserved 沈阳科瑞信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辽ICP备1801847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B2-20180363
手机版
执行时间:1.5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