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行业里碰面打招呼,‘芯片咋样’都代替‘你好’了”。
“ 来什么芯片产什么车” 。以销定产还没完全实现,以“ 芯” 定产倒成了现实。
这在汽车行业已不算新闻,9月下旬的一场大型行业会议中,几位主流汽车企业高层的对话也再次印证了这些情况。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会”)发布数据显示,1-9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465.8万辆和148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0.7%和11.0%,增幅比1-8月继续回落4.5和5个百分点,累计增速继续大幅下降。中汽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指出,“9月汽车产业受芯片短缺影响依然较为明显,一定程度影响了企业产销量。”
从2020年下半年逐渐蔓延开的“芯片荒”还在继续,目前汽车行业并未迎来年初预计的“好转”。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在近期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当前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全球疫情暴发使制造企业普遍放缓了产能扩充计划,造成产能供应和需求间的错配;二是疫情持续不断反复,一些国家和地区关停一些芯片生产线,造成了减产,部分芯片断供。年中被疫情重创的马来西亚是全球第七大半导体产品出口国,封测产能占全球13%
,英飞凌、意法半导体、恩智浦、德州仪器、安森美等在当地设厂的国际半导体巨头遭受严重损失。“芯片荒”或将持续到2022年春季。
不仅是疫情的反复,近一年来的雪灾、火灾等各种不确定因素,不断刺激着汽车与芯片供应链。
“ 我们仿佛在‘打地鼠’,又好像在‘开盲盒’,你不知道哪里突然出现问题,也不知道什么会来,更不知道下一个是谁(哪种芯片)。”
不止一位业内人士表达了这种“无奈”。
中汽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曾在2021中汽协秋季媒体沙龙上表示:因为国内生产需求增加,资源争抢的情况加剧,加上供给本身就不足,所以现在芯片的供应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到目前为止,我们判断到年底之前可能也很难有根本性改善。”
大众、丰田、福特、通用……从全球到国内,停产、减产的名单在不断加长。
中汽协已经发出预警,经过数月流通环节的资源争抢,现在很多芯片在流通环节已经枯竭,这个“蓄水池”已基本无水,而上游恢复过来的供给还没有形成蓄水能力,其他芯片又有蔓延趋势,可能下一步自主品牌在芯片资源上的优势将会丧失,企业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从企业到行业组织,再到政府主管部门,各方已经在联手努力解决这一全球性产业难题。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期打出的“重拳”之一,即整治囤积及哄抬价格的汽车芯片经销商。作为行业重要组织,中汽协在这轮行动中积极配合,提供相关材料并及时反馈信息,助力平衡供需,稳定市场价格。
在生产供应和供需对接方面,工信部早早和有关部门组建了汽车半导体推广应用工作组,通过专门协调机制解决当前供需矛盾突出问题。这一工作旨在加强地方政府、汽车整车企业和芯片制造企业之间的对接,使他们在供需上进一步精准缓解或者尽可能减少对汽车业发展的影响,提高供给能力。
针对马来西亚疫情导致的新一轮“芯”荒,中汽协会积极配合工信部和马来西亚政府沟通,进行新闻发布,并与多家新能源企业开展交流,帮助支持复工复产。
汽车企业也在尝试各种办法自救,例如调整生产计划、优先保障高端车型、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车型的生产等,甚至连二手车也"不放过",不少企业高层甚至亲自蹲点守候、谈判、主动加价等。
业内已普遍认识到,从长远看,根本解决之道是培养壮大出本土的汽车芯片供应商。近年来,国内芯片供应商捷报频传。此次“芯荒”更是为国产芯片供应商在汽车企业那里“撕开了一道口子”。芯片的自主可替代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快速推进。
业内人士认为,自动驾驶芯片是芯片自主替代可能性较大的选择,地平线、华为、黑芝麻、芯驰科技等机会颇多。整车企业对国产芯片也更加重视和敢于尝试。
培育壮大国产芯片供应商仍需时日,而当前芯片、缺芯仍是行业内大小论坛会议的必谈话题。中汽协会副秘书长罗军民在2021中国汽车论坛上提出的“芯片自由”广受行业认同。实现芯片自由的标志之一或许就是没有“缺芯”这类话题的论坛。
2021年10月15-16日,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将在重庆开幕,其中16日特设汽车“‘芯片自由’新进展”主题论坛。据了解,本场论坛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主持,相关主管司局将围绕如何实现芯片自由这一话题介绍政策动向及行动举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罗军民、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等知名行业专家,博世(
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蒋健、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伟武、紫光国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苏琳琳、地平线首席生态官徐健、杰华特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CEO周逊伟等国内外重点相关企业将以主题演讲、对话互动等形式向参会嘉宾介绍最新进展,共探汽车芯片自由之路。
加速实现车规级芯片自由,实现汽车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探索仍在继续,各方仍在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