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8日-10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2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作为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汽车行业首场盛会,本届论坛以“聚力行稳
蓄势新程”为主题,共设置“1场闭门峰会+1个大会论坛+16个主题论坛”,以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与行业精英一起贯彻新精神,研判新形势,共商新举措。其中,在11月9日下午举办的“主题论坛1:第四届全球汽车技术发展领袖峰会”上,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廉玉波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尊敬的副会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比亚迪的廉玉波,非常高兴参加中国汽车论坛,与大家共同探讨新征程下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拥抱变革智能电动汽车创新探索”。
我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产业变革与挑战,我们比亚迪创新发展的实践,其次是新阶段发展的思考。
首先对当下产业变革挑战的看法。在国际政策全面支持下,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产销量和保有量均位列世界前列,新能源汽车经历市场培育和政策驱动期,逐步渡过了政策加市场双向驱动期,今年突破全年市场化的拐点,进入市场驱动期。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已经逐步成长为世界新能源汽车创新的高地,并且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进入电动化转型快速增长期,中国第一次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主导力量。
伴随市场和技术产品的突破,使用环境也在不断地完善,消费者认可度日益提高,自主品牌已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新能源汽车不仅为汽车行业更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劲的动力。
产业的竞争不仅是单一的产品竞争,更是技术的竞争,不断深入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产业升级的主导力量,基于大量、高质量的技术创新,在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部件方面,我们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摆脱传统汽车时代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培育出世界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供应商。
新能源汽车海外有大幅度条件,不仅产品能满足海外市场大部分需求,更实现了向海外车企输送技术、承接定制产品,并且在全球标准制定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成为带动出口高质量增长重要的力量。但我们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当下变革阶段,仍然面临几个挑战。我们也必须做好准备才能保证行稳致远。
第一个挑战,全市场车型竞争更加激烈。一方面因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可以开始发挥其独特的优势,需要我们深度挖掘用户的需求。其次,汽车消费主体逐渐变成了95后、00后,他们有个性化消费习惯和经济基础,加速产品从一家一车向一人一车的转变。
第二个挑战,快速发展电动车的市场,用户对高安全、长续航、智能化等方面的要求持续提高,单一零部件系统优化已经无法解决复杂的系统性问题,需要从整车多维度驱动系统融合创新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需求实现的方式。
第三个挑战,创新趋同迭代加快,以动力电池和汽车平台架构为例,各企业纷纷发布自身技术方案,创新首发优势的红利窗口期越来越短,需要快速公关产出深层次、跨领域创新的成果。
最后就是产业链整体抗风险能力仍然不足,以最典型原材料价格变化为例,今年碳酸锂价格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给整个产业链造成巨大的影响,如何将产业链的优势转化为稳定的价值链?是今后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那么我们比亚迪也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应对高速发展中的难题和挑战。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们尝试和探索,供大家参考。
首先,在行业新的整车和零部件关系下,需要新的技术整合。我们比亚迪打造整车全产业链的研发、制造能力。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三个领域。具备从零部件、关键系统再到整车集成创新的能力。储备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并推出了诸多创新性的产品。
基于全产业链的构建,我们能够实现高效上下游的协同,从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和资源配置、风险应对的能力。下面我将围绕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做一个介绍。
有了这些产业布局的基础,可以实现跨系统、跨科学、跨行业大的融合,诸如大家看到C2B的技术、八合一的总成,我们都叫集群式的创新,这些技术只有在完整的产业链支撑下才能孵化,集成式的创新可以构筑我们在电动技术领域的护城河。
我们比亚迪推出E平台3.0也是在这样集群式创新为代表,在这个平台上,不仅有刀片电池零部件创新,也有许多跨系统融合的创新点,而且可以自我迭代优化,每年都会有新的技术可以赋能。新能源汽车正快速走向成熟和多样化的融合。
我们也要积极走出去,拥抱市场的变革,用扎实的技术和我们的产品开放共享的理念,构建行业的朋友圈。另外一方面主动引进行业的力量,基于各自的优势投入最优质的资源,以开放的心态和灵活的形势,在合作中产生良好的化学反映,最终谋求最终的进步和发展。
其次我们比亚迪认为,始终要坚持以安全为先的基调,以动力电池为例,众所周知的高安全与高比能两个要求一直互为矛盾的特性,在长续航和高安全又是消费者最强调的两个要求,比亚迪认为必须坚持安全为先,不然电动车的发展将不能保证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我们构建从材料到管理全层级动力电池研发体系,这个体系第一个目标就是电池的安全,基于多年的积累和产业链的优势,我们推出兼顾安全和续航的刀片电池,刀片电池包体能量密度与三元电池能量密度相当,解决产品安全性和稀有金属卡脖子的问题,成本更具有竞争力。
刀片电池一经发布就引起了高度关注,越来越消费者开始意识到电池安全的重要性,可以说刀片电池给动力电池发展提供了另一个思路,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安全的发展。
第三,我们认为必须坚持符合国情的技术路线,才能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推广。
中国目前有三分之二的家庭是无车的家庭,对于这些家庭来说,让第一台车购买纯电动车有时候还是很困难的,我们比亚迪坚持纯电动和插电混动的两条技术路线,插电混动满足家庭第一台车的需求,纯电动满足家庭第二辆车的需求,两者是完全并行的发展技术路线,增添不同的技术方案选择。
我们比亚迪2004年开始研发混合动力的车型,我们已经在插电混合动力领域坚持了差不多18年,从我们DM1.0到2.0、3.0目前已经发展到我们4.0第四代,拥有DMP和DMI两个平台,DM4.0是以电为主混动的技术,DMI主打经济型,DDMP主要主打是运动型的超强动力。
我们以秦Plus
DMI为例,续航总里程超过1200公里,亏电状态下百公里油耗正常行驶是在3.8升以内,驾驶的体验无限接近于纯点车,IVH、平顺性、操作性远远有优于燃油车,此外还有绿牌、购置税的优势,基本上做到同级别燃油车价格非常接近。
同时,我们纯电动平台也发展到了第三代,我们E平台3.0开发的海豚、海豹等车型都已经上市,后面会打造一系列平台高性能纯电动车型。
今年我们E平台3.0进一步迭代,也发布了我们车身和电池一体化C2B技术,包括ITI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等技术,让车身扭转钢度突破了每度四万扭米,相当于豪华车的水平,极端工况响应更快,安全性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进一步释放电动车的潜能,打造匹配百万级豪车的能力。
我们在智能化领域也聚焦服务体验,打造全新智能电动汽车,我们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通过软硬件充分的协同打造整车级的智能新服务体验,并进行持续优化。在硬件方面,我们将原先分散的控制器按照功能集成为四大域控制器,在控制器内单一CPU转为处理能力更强的多核CPU,系统处理能力更强,大幅度提升控制性能和交互的效率。
在控制器运行的软件中,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可实现软件快速的一致。硬件的融合也带来软件的变革,我们自主研发了标准、分层、面向服务车控操作系统,实现应用软件和整车硬件的完全解耦,支持全生命周期的FOTA,实现智能车的常用常新,未来电动汽车也称为一个生命体持续进化。
我们在Dilink智能网联系统,也是比亚迪基于智能硬件、车内网、云端的通讯信息融合AI和大数据技术和用户的洞察,我们完全独立自主研发的技术加内容的服务和生态体系,包括我们有几个平台DI平台、DI云平台、DI生态、DUI以及DI开放五大功能的平台,旨在全面连接人、车、生活和社会,为消费者提供智能出行的新体验。
我们充分发挥比亚迪在电动车机智能化领域的积累,针对智能驾驶、智能场景的服务、智能交互服务等领域,推动一系列智能创新的服务落地,未来还有更多的创新服务也将应用于我们未来智能汽车当中。
我们通过产业链技术和产品三个方面的探索和多年的坚持,迎来销量和口碑的爆发,今年三月份正式宣布停产纯燃油车,未来更加专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
最后和大家分享我们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新阶段的一些思考。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车辆强国和交通强国,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将成为制造强国重要的组成部分,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绿色制造是汽车产业发展的目标,并推动整体加速、升级转型”。
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必须坚持底线思维、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还亟待提高,仍需打牢原材料、核心零部件、车规级芯片、软件系统架构等底层基础,还要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在横向驱动方面,我们也需要持续加强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完善平台建设,打通原始的创新共性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应用的全产业链。产业链自身也需要有单一环节向全链条延伸,提升系统创新、融合创新的能力,上下游的配合共同提升产业链的创新能力和韧性。
企业更应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为主体的担当,在各个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上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攻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也必须坚持以锻造重点人才队伍为主攻方向,全方位和全梯度引进和用好人才,支撑人才高质量发展,这也是我们比亚迪今年一直坚持的目标,所以我们今年招收一万五千名应届毕业生。
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聆听,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