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国资委印发《2018年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下文简称《要点》),部署推动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加快推动“僵尸企业”债务处置、推动兼并重组等工作。
去杠杆是个长期过程,《要点》中列举的27条举措中,仅有2条举措要求在2018年底前完成,剩余的均需要多部门“持续推进”。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要求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
发改委投资所体制政策室主任吴亚平对记者表示,五部委文件主要针对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降杠杆,属于结构性的举措。宏观杠杆要“稳”,主要针对前段时期实际上相对偏紧的货币政策,要转为稳健——这两者不矛盾。
推进国企去杠杆
“加快推进降低企业杠杆率各项工作,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要点》开宗明义指出工作部署的目标。
7月24日,《人民日报》撰文表示,“去年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势头明显放缓。2017年杠杆率增幅比2012—2016年杠杆率年均增幅低10.9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杠杆率增幅比去年同期收窄1.1个百分点。去杠杆初见成效,我国进入稳杠杆阶段。”
稳杠杆和企业去杠杆是否矛盾呢?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对记者表示,前段时间疾风骤雨般的监管、去杠杆进程告一段落,去杠杆的工作仍要继续,但节奏会相对温和。尤其是一些重点领域,像僵尸企业、部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等。
“在当前经济运行面临一些新情况背景下,去杠杆的同时还要稳。要稳基建扩内需,这势必会有一定负债经营、借贷消费的情况。所以,当前去杠杆不能一刀切,针对不同企业类型有区别地降杠杆”,有国资专家对记者表示。
早在4月2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分部门、分债务类型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尽快把杠杆降下来,努力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
各方面数据显示,国企去杠杆取得一定成效。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6%,同比降低0.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9.6%,同比降低1.2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去杠杆成效更为明显。
国资委数据显示,6月末,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6%,比年初下降了0.3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半数以上中央企业负债率实现下降。
不过,这距离预期目标仍有差距。国务院国资委总会计师沈莹透露,到2020年前中央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要再下降2个百分点。
推进市场化债转股
《要点》列出了包括推进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推动“僵尸企业”债务处置、推动兼并重组等降杠杆措施。
记者查阅各省2018年企业去杠杆工作要点,也多围绕债转股、加速出清僵尸企业、加快市场化兼并重组、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展开。
除了今年已经出台的定向降准支持债转股,《要点》还要求拓宽实施机构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降杠杆领域等,其中还要求在2018年底之前“研究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集中开展转股资产交易,提高转股资产流动性,拓宽退出渠道”。
此轮债转股为市场高度关注,去年签订框架协议的金额超过万亿元,但实际落地进度仍较慢。邵宇表示,引入更多资金会提供一些帮助,但短期内市场化债转股要取得成绩仍然有困难,因为市场化方式需要很多协商,主要难点在于价格谈不拢。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聂辉华对记者表示,市场化债转股要有效推行,需要满足一定条件。首先,要有有效的债务市场,通过市场能把债务卖给最有能力处置、最有效率的处理人。再者,针对债转股企业应该有一定惩罚措施,来警醒企业管理者要科学决策。最后,承接机构应该要比企业本身有更好的治理能力,现在多由银行的资产管理公司来承接,未必能改善公司管理。
完善“僵尸企业”出清配套政策
“僵尸企业”仍然是去杠杆重点的关照对象。
《要点》要求完善“僵尸企业”债务处置政策体系,要求在2018年底之前,研究出台有效处置“僵尸企业”及去产能相关企业债务的综合政策以及金融等相关领域的具体政策,落实好有利于“僵尸企业”出清的税收政策,通过推动债务处置加快“僵尸企业”出清。上述国资专家表示,僵尸企业要进行清算是有成本的,包括员工身份转换成本、安置成本,还有土地划拨转出让等费用,这个过程需要给予一定税收扶持政策。此外,僵尸企业往往因为经营不善,而负债累累,涉及多头债务,资产清算是有成本的。
“2015年‘处僵治困’工作开展有三年时间,对于什么是僵尸企业,一直没有全国指导性文件,各地都是按照地方办法在操作,不排除未来对僵尸企业有更明确的界定。因为有些周期性强的产业中,在特定时期可能是僵尸企业,但行业一旦回暖仍存在发展机会,如何界定僵尸企业不能单单以财务指标来衡量,还要考虑产业周期、行业背景”,该国资专家表示。
僵尸企业治理的工作仍然有难度。聂辉华直言,国有企业之所以成为去杠杆的重点,根源在于国企的预算软约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市场行为,国企借钱没有考虑还钱,所以需要借助行政力量来去杠杆。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企业产能没有明显扩张的时期,治理僵尸企业可能面临更大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