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八百里,物华甲东南。港城宁波,自古物阜民丰、底蕴深厚。如今,得经济活跃之春风,拥港口枢纽之便利,这座曾被誉为古丝绸之路“活化石”的城市,不断创业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跃至全国前列。
城乡融合,交通运输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宁波市十多年磨一剑,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硕果累累,截至2017年年底,宁波市累计更新、改造车辆4000余辆(其中2200余辆城乡客运车辆),新增城乡公交线路500多条,城乡公交一体化覆盖率达到了100%,全市2500多个建制村实现公交全覆盖。
宁波市城乡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作为宁波市中心城区三江片的重要组成部分,鄞州新城区自2002年撤县设区至今,如今有1600多辆公交车穿梭在城乡之间,真正实现了城乡公交一体化。其中,成立于2001年的宁波市城乡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乡公交公司”),经过16年的发展,成为鄞州区城乡客运加速改造进程中的“佼佼者”。
据介绍,截至2017年12月底,公司拥有在职员工1500多人,一线驾驶员约1300人,各类运营车辆1001辆。目前公司共有营运线路80条,累计完成营运里程约6000万公里,每年运送乘客达7000万人次,担负着鄞州中心城区及部分主要乡镇、街道和市区市民的基本出行任务。
“城乡公交公司的发展史就是宁波城乡客运变革史的一个缩影。”城乡公交公司总经理徐剑锋表示。
顶层规划先行
宁波城乡客运的迅猛发展,与当地政府的顶层规划、大力扶持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宁波市着手进行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大约始于2003年。在宁波市陆续开通城乡公交线路之后,传统的中巴车运营模式逐步被取代。至2012年,宁波市政府全面实施“六个加快”战略部署,推动交通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交通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以实现城乡公共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这,吹响了加速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号角。
在优化城乡客运节点布局上,宁波市利用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的各种站点设施,逐步形成市区综合客运枢纽、市域客运换乘节点、县域客运换乘中心有机衔接的多级站场网络,以实现城市、城乡客运的无缝换乘。
在制订补贴政策上,宁波市建立规范的城乡客运成本费用评价和政策性亏损评估制度,对增开城乡公交线路的客运企业适当给予资金补贴,积极安排农村客运站场建设管理和安全设施资金,完善城乡公交票价体系,逐步实现城乡公交同标准同票价。
在提升信息服务水平上,宁波市推行城乡公交“一卡通”、“城乡通”,主动建立城乡客运综合信息系统,以加快“运站”联网、“站企”联网和车站互联,实现线路、班次、车票、实载率等信息共享。
2016年,随着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公交一体化架构更为清晰——鄞州、海曙、江北的常规公交正式形成统一管理模式,由市级实行统一监管;以新海曙西片和奉化区为主体,区域公交线网融合加快;覆盖全面、功能明确、层次分明、衔接顺畅、竞争有序、安全高效的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体系基本形成。
“中巴车时代”终结
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鄞州撤县设区。新城区的拓展,离不开公共交通的加速发展,而那时,鄞州公共交通的主力仍是中巴车。
因灵活、便利等特点,中巴车曾在宁波的城乡经济发展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由于中巴车基本都是私人经营,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定价较为混乱,缺乏统一管理,使得鄞州对个体私人中巴车公交化的改造提上日程。
2004年8月,鄞州区中巴车公交化改造全面启动。在这场变革潮席卷之下,城乡公交公司拉开了一场大戏的序幕。其先后开通了中心城区至奉化、慈溪、象山、宁海等地线路,建成了公交和直达班线相互补充的公交网络,有效衔接城市公交、农村客运及其他客运方式。一年之后,鄞州区的中巴车公交化改造全面完成。
实际上,中巴车公交化改造后,让乘客受益的不仅是选择的多样化,还有安全性、便捷性和服务质量上的更胜一筹。宁波市客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巴车的公交化改造,改变了之前各自为政和城内、城外条块割据式的经营局面,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巴车拉客、宰客、甩客、兜客和无序竞争等问题,加快促进了宁波市城乡交通的融合发展。
老旧的中巴车替换成外观整洁、内部豪华舒适的大型公交,车容车貌焕然一新,也极大提升了城乡公交公司的品牌形象。
在城乡公交公司的场站里,海格客车成为入镜率最高的公交车品牌。据了解,宁波靠海,空气中盐分较多,这导致公交车厢容易腐蚀、发黄;宁波多桥,公交车在桥上多次往返行驶时,车头车尾两头承重,极大地考验着车架性能,一旦品质不过关,就容易出现断裂情况。在对多个品牌进行跟踪调查之后,城乡公交公司毅然选择了海格客车。
宁波城乡公交公司总经理徐剑锋
“中巴车公交化改造后,公司在车辆投放和更新上都更加规范,也更加严苛。海格客车不仅外观时尚,乘坐舒适,最主要的还是品质过硬,这也是多年来我们亲自验证过的。况且,假若采用多个品牌,并不方便管理,每一次更新车就意味着要淘汰一批配件。如今,集中采用一个品牌车型,可以减少配件浪费。”徐剑锋表示。
海格客车对城乡公交公司乃至整个鄞州区的公交服务更是做到了“量身定制”。比如,在车型设计、配置、维修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根据公交的实际路况、运营需求、维修需求提供最合适的方案,让城乡公交真正实现运营无忧。
城乡公交二元分割打破
2008年,鄞州再次进行公交综合改革:对辖区内一批经营不善的客运企业,收回客运班线的经营权,目的是打破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二元分割现状,进一步促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发展。
作为鄞州区公共交通的骨干企业之一,城乡公交公司为响应改革号召,负责对原有的线路资源整合重组,并入现有的城乡公交线网中,进行统一规范的精细化运营。
“从2011年至2016年,得益于政策利好的不断释放,以及市场出行需求的激增,成为公司快速发展的五年。”徐剑锋说。
2015年6月,宁波至奉化的181路跨区域公交线路开通,当年日均客流量就超过6000人次,这也意味着宁波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推进中心城区与县(市)公交线网布局融合的过程中,城乡公交公司也承受着不小的成本压力和经营压力。对此,宁波市政府通过购买公交服务的PPP模式,每年对城乡公交公司按车公里数进行财政补贴,既实现了公交的公益性,又兼顾经营性和竞争性,充分调动了运营的活力。
随着宁波市行政区划的调整,2017年,城乡公交公司在整合现有公交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公交优质服务水平,积极做好公交线路的优化调整工作。
比如,为加快宁波市区与奉化区公交线网的融合,新辟186路、188路公交线;为解决宝幢轨道站接驳,新辟微53路、微55路公交线;为四明金融小镇开通183路环线,同时根据日常客流量分析及道路通行状况,共优化调整公交线46条,更换车型10条,延时服务3条。
“无论何时,安全都是公交运营过程中的头等大事,而对城乡公交来说,由于线路中会涉及到山路,路况不如城区公交那样可控,所以我们非常注重城乡公交线路的安全运营。”徐剑锋说。
在安全管理上,该公司紧紧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齐抓共管”的方针,强化安全生产的基础管理工作,推进班组安全建设;定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健全日常安全预警工作机制,完善新能源公交车的应急预案和演练工作;加强日常的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工作机制,推进公交场站安全标准化建设。
新能源公交覆盖城乡
在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过程中,城乡公交公司坚持多元、便捷、舒适、低碳的发展思路,通过政策引导、线路优化、车辆更新等方式,将倡导环保出行与公交节能改造结合起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2年起,鄞州公交实行节能改造,大力引进新能源公交车。2012年底,120辆LNG新能源公交车正式投入使用,自此鄞州公交步入新能源时代。
徐剑锋介绍说,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公司1001辆公交车当中,清洁及新能源公交车有650辆,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
“传统公交驾驶员每天工作中需要重复踩离合和挂挡上千次,每到一个站点还要按动按钮开关车门和报站名,工作量相当繁重。现在使用纯电动公交车后,司机无需踩离合和换挡,这样大幅减轻了司机的劳动强度,还有利于行车安全。”徐剑锋说。
为使驾驶员尽快掌握新能源公交车的驾驶和保养,城乡公交公司联合海格客车对驾驶员开展专场技术培训和实际演练。通过对新能源公交车的仪表盘图标介绍、发动机工作原理和其他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的学习,使驾驶员充分掌握新能源公交车的各项驾驶程序和技术情况,为安全驾驶打下坚实基础。
如今,在宁波,无论是城区市民还是乡镇居民,坐公交车往来城里和农村,都已变得稀松平常。据2017年宁波市客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市新增公交线路110条,除27条线路位于市区外,其余的线路半数以上都通向农村地区。而在宁波市的“十三五”交通蓝图上,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仍然是发展规划中的重点,“宁波将进一步完善‘四车一体’城市公交服务体系,加快形成城乡‘村村通公交’发展格局,推进宁波‘公交都市’由国内先进向国际水平迈进”。
对此,徐剑锋表示,随着出行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高端化和个性化,下一步城乡公交公司将推广“出行即服务”理念,及时调整发展方向,注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推进公交智能化管理工作和优质服务水平。
[Next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