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研究网_汽车智库互动平台 官方微信 科瑞咨询  
汽车研究网,我的汽车领域专家
  国内资讯  国际资讯  行业快讯 新能源 智能汽车 前沿技术 数据快讯  
乘用车 卡车 客车 专用车 零部件 发动机 自主品牌  
高层动态 合资合作 整合并购 战略规划 出口 召回 终端市场 经营业绩 人事变动 新品上市 品牌营销  
国际政策 国内政策 地方政策  
经济指标 改革规划 基建投资 能源环境 金融商贸    
知识术语  汽车人物  汽车展会  科研院校 人才招聘    
热点透视 产销分析 展会论坛 厂商专题    
广西出台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打造10个产业集群
来源: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   编辑:杨煜  2018-07-19 09:26:22 字号   打印  收藏

广西近日出台关于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和行动计划,其中提出将实施产业集群发展行动,打造汽车、工程机械、铝精深加工等10个产业集群。

广西发布的《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简称《计划》)在汽车产业方面提出,推动产业向轻量化、高端化、智能网联方向发展,重点发展中高端乘用车、系列货车、城市客车、旅游观光车、校车和特种专用车等,发展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制动系统、悬挂系统、汽车电子等关键零部件。积极推进汽车企业改革与重组,引进国内外著名企业,强化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3500亿元。同时,还将加快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加快把柳州、南宁、贵港、桂林等地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陈清表示,近年来,广西经济和工业增速明显放缓,下行压力明显大于全国和周边省份,产业结构调整缓慢,新旧功能转换接续不畅,需要在稳住增长速度的基础上提升发展质量。

据介绍,此次出台的文件主要聚焦三大任务,扎实推动传统产业“二次创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振兴轻工业,补齐产业结构短板。广西将实施产业集群发展、科技创新突破、智能化改造升级、绿色发展等11项具体行动任务。

在产业集群发展行动方面,将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为方向,以一些大型企业为龙头,着力打造汽车、工程机械及内燃机、铝精深加工、钢铁、石化和煤化工、糖、木材加工及造纸、粮油加工、计算机通信、生物医药等10个高质量的产业集群,补齐完善一批高水平的产业链,推动实现产业链中高端延伸和特色产业集聚壮大。

根据计划,通过实施上述措施,到2020年广西将初步形成工业高质量发展新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5%、12%左右,轻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左右,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建成10个左右龙头引领、链条完善、集约发展的产业集群。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2018—2020年)的通知

(桂政发〔2018〕3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2018年7月4日

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2018—2020年)

为贯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桂发〔2018〕11号)精神,落实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行动目标

到2020年,我区工业创新驱动支撑增强,协调发展成效初显,产品高端化加快,产业结构趋向合理,要素产出效益提升,绿色发展能力凸显,初步形成工业高质量发展新体系。

新动能得到进一步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5%左右,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左右,轻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左右,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翻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实现翻番。

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自治区级重点工业企业工厂智能化改造全面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实现全覆盖,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工业应用指数达到80。

产出效率进一步提升,工业增加值率提升2个百分点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3%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年均下降3.5%以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自治区级以上工业园区创建绿色园区每年10个左右。

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建成10个左右龙头引领、链条完善、集约发展的产业集群,构建支撑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业树”。

二、行动任务

(一)实施加快传统产业“二次创业”行动。

1.汽车产业。推动产业向轻量化、高端化、智能网联方向发展,重点发展中高端乘用车、系列货车、城市客车、旅游观光车、校车和特种专用车等,发展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制动系统、悬挂系统、汽车电子等关键零部件,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提高汽车生产本地配套率。积极推进汽车企业改革与重组,引进国内外著名企业,强化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强品牌宣传,形成一批国内知名品牌或区域性知名品牌,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形成中高档车型比重逐渐加大、配套体系完善、国内一流的汽车制造基地。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3500亿元。

2.机械产业。推动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工程机械、预应力机具、橡胶机械、电工电器等优势产品以及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装备等新兴产业,形成特色产品优势突出、配套较为完备的机械产业体系。加快发展“两企三城”。支持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发展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及现代农业机械三大板块产品,加快工程机械扩大海外市场,大力拓展工业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实现全面智能化;支持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做实做专做精内燃机核心主业,大力拓展船用和军用内燃机领域,适度发展新能源汽车等多元化新业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推动广西智能制造城(柳州)发展智能电网、轨道交通(轻轨)、工业机器人、工业设计等产业与工业服务业;推动南宁高端装备制造城发展全铝车身汽车、轨道交通装备、智能机械及电气装备、装配式建筑工程装备等产业;推动广西先进装备制造城(玉林)发展特种车辆内燃机、高端船舶电力系统、智能化工程装备、以粉垄深耕深松机为主的先进农机装备、新能源冷链及城市物流配送车辆等产业。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3500亿元,建成区域性机械装备生产及出口基地。

3.铝业。推动产业向规模化、精深化、链条化方向发展,提升电解铝生产能力,满足下游铝精深加工需求。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建设国家级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等一批企业研发平台。大力开发高纯铝产品,发展航空航天、车船、建筑、电子电器等领域用铝,推进铝精深加工。加快构建百色、防城港生态铝基地,柳州、来宾、贺州铝精深加工基地,南宁高端铝研发创新、铝加工和铝加工设备基地,打造全国生态铝产业发展新高地。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2000亿元。

4.冶金及有色金属产业。推动企业向高效绿色节能、产品向高性能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发展建筑用钢、汽车用钢、船舶用钢、不锈钢新材料等系列产品及镍铁、铬铁合金、锰盐等高附加值新材料。推动建设广西特钢研发中心,打造国家级冶金创新平台,重点研发高性能特种钢新材料、不锈钢新材料,优化冶炼和深加工工艺,突破产业关键性技术。加快建设防城港综合性冶金基地、柳州钢铁基地、贵港钢铁基地、北海铁山港不锈钢基地、玉林龙潭不锈钢制品基地、梧州不锈钢供应基地、百色锰产业基地、崇左锰产业基地、贺州矿山装备铸造基地。推动有色金属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升冶炼生产工艺,大力发展锡、锑、铟等产业精深加工,发展锡箔、高纯金属锑、铟靶材等高附加值产品,打造河池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沿海有色金属加工基地。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5000亿元左右。

5.化工产业。推动产业向基地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重点发展石油炼化及煤化工下游产品。大力推动炼化一体化,培育形成石油炼制、沥青、橡胶、化纤、化肥等产业链,完善下游芳烃、乙烯、丙烯、碳四等产品。推动煤制甲醇产品、醋酸、乙二醇等系列产品开发,建设钦州煤基多联产基地。加快柳州、河池化工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大力发展新型高效专用肥、新型液体肥等产品,做强做大化肥产业。推动桂林、柳州发展高端轮胎等产品,建设桂北橡胶加工基地。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3200亿元。

6.糖业。推动产业向糖产品精深加工和全产业链高附加值循环综合利用方向发展,重点发展食糖精深加工以及糖蜜、蔗渣、滤泥、蔗叶蔗尾等综合利用产品,树立中国糖业循环发展新标杆。加快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划定和建设,深入抓好糖料蔗“双高”基地建设,支持制糖企业战略重组,组建广西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糖业龙头企业。推动建设广西·中国糖业产业园和国家级糖业科技研发基地、总部基地。到2020年,力争总产值达到800亿元。

7.消费品轻工业。以满足消费升级新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重点发展日用化工、黑白家电、五金水暖、纺织服装及皮革、新能源电动车等产业。推动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梧州新华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市多丽电器有限责任公司等“老字号”品牌企业重新发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名优品牌。加快发展中药健康、功能性个人护理、专业健康洗涤等日用化工产品。主动承接东部地区家用电器产业转移,在梧州、北海、玉林等地规划建设产业承接新高地,支持南宁、柳州、桂林等地传统家电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实现黑白家电全产业链整合及智能化转型升级。重点发展性能优越、实用性强、科技含量高的五金水暖制品,推动卫生陶瓷、淋浴房、橱柜用五金水暖制品的生产,打造一批五金产品之都、五金产业基地、五金之乡(镇)。推动纺织服装及皮革制品精品化、高端化发展,将玉林、贵港、柳州、桂林、河池等地打造成区域性高端纺织服装与皮革制造业基地。重点开发轻量化、锂电化、智能化电动车产品,加快打造从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轮胎到整车生产的全产业链,大力培育贵港等地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到2020年,力争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

8.农产品加工业。推动我区特色农产品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延伸,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基地。推进大宗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地加快开发粮油新品种,提升品质,加大豆粕综合利用,发展北部湾粮油加工产业。支持柳州、百色、河池、桂林等地发展地方特色山茶油,开发山茶油深加工系列产品。支持南宁市发展茉莉花特色产业。支持桂林市发展罗汉果深加工产业。支持相关市、县(市、区)发展天然饮用水、山泉水产业。大力发展海产品、水果、进口坚果等加工产业,重点发展干制水果类、肉禽鱼类、坚果类等高档休闲食品。鼓励南宁、柳州、贵港、玉林、梧州、崇左等地发展低醛高品质胶合板、高密度纤维板、高端家具。推进相关市、县(市、区)建设丝绸工业园区,培育引进丝绸印染加工龙头企业,形成纺丝、织绸、印染、服装、家纺全产业链。到2020年,力争总产值突破6500亿元。

责任分工: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自治区糖业发展办负责牵头推进糖业“二次创业”行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农业厅、投资促进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全区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具体推进。

(二)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行动。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推动光通信及微波通信设备、智能家居、智能终端、新型显示、汽车电子、计算机整机、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北斗信息等产品产业化发展,打造南宁、桂林、北海等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智能化改造,支持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链提供协作配套,培育一批细分行业“专精特新”企业,促进产业高效增长。到2020年,力争实现总产值5000亿元。

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高端农机装备、电力能源装备、机器人、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等,打造南宁、柳州、桂林、玉林、钦州等地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翻一番。

3.新能源汽车产业。推进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规模化、重要零部件本地化、关键技术自主化,加快发展电池、电机、电控核心部件及零部件,提高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发展新能源汽车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充电设施建设领域,加快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加快把柳州、南宁、贵港、桂林等地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300亿元。

4.生物医药产业。实施仿制药、创新药双轮驱动发展,重点发展血栓通、三金片等中成药及青蒿琥酯等化学药,培育医疗器械产业。重点研制对预防、诊断和治疗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生物药物,培育打造独具特色的广西民族药产品和企业品牌。打造南方民族药基地、中国南方药都、中国壮瑶药之乡、国家基本药物及重大疾病原料药广西基地。到2020年,力争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5.新材料产业。突破一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重点发展绿色环保、性能优良、市场需求量大的有色金属功能材料、石墨烯材料,稀土功能材料、新型轻合金材料、锰盐新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纳米粉体材料、先进储能材料等新型材料。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1000亿元。

6.节能环保产业。推进节能环保装备(产品)高端化、高效化和节能环保服务专业化、特色化,重点发展固废处理设备、污水处理设备、空气净化设备、环境监测设备、节能降耗设备、环保仪器仪表等。开展节能减排投融资、节能评估环境评价、节能环保工程设计及承建、污染治理、环境修复、节能和环境监测等专业节能环保服务。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1600亿元。

责任分工: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科技厅、环境保护厅、投资促进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全区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具体推进。

(三)实施产业集群发展行动。

1.汽车产业集群。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为龙头,加快发展中高端轿车、运动型多用途车、多功能乘用车和中高端商务车等产业链,形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中高端汽车制造基地。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华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广西申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桂林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开发满足欧IV标准的高效节能先进发动机,加快发展中高档乘用车发动机产业链。以柳州上汽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广西方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桂林福达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卓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加快发展传统汽车离合器、变速器、车桥、曲轴、电子电器、汽车内饰件等零部件产业链。全面加快发展汽车金融、二手车业务、汽车展会、汽车维修、回收再利用、车联网、用户信息服务等汽车后市场服务产业链。

2.工程机械及内燃机产业集群。以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构建工程机械发动机系统、传动系统、液压系统、电气系统产业链,打造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建成我国重要的工程机械生产基地。以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构建高端铸造件、燃料供给与调节系统、传动系统、进/排气系统、启动系统及内燃机生产的产业链,打造中国产品型谱最全的内燃机产业集群,建成国内重要的内燃机出口基地。重点培育柳州、桂林通用机床生产企业,发展数控高精度成型磨床、五轴联动立式加工中心、高精度数控铣床等机床产品,构建主机系统、数控装置、伺服电机、传感器和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产业链,建设数控铣床、磨床及集成制造系统研发、生产基地。

3.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以百色百矿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高纯铝,打造“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为主的产业链,建设百色生态铝基地。加快推进铝产业整合,组建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广西铝精深加工产业集团。以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航空航天用铝、交通用铝,形成“精铝—高端铝合金—铝合金板材—铝合金型材”产业链,打造南宁高端铝基地。以广西正润日轻高纯铝科技公司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电子电器用铝,形成“精铝—铝光箔—中高压电子铝箔—铝电解电容器—电子元器件”产业链,培育壮大贺州电子铝产业基地。以广西投资集团银海铝业有限公司为龙头,重点发展铝锭、铝板材,形成“原铝—扁锭—铝板—铝材”产业链,打造桂中铝产业区。加快整合广西龙头铝企业的研发机构,打造铝合金新材料及应用研发创新集聚区。推动南宁市建成具有较大区域影响力的铝产品品牌中心、研发中心、交易中心和新产品发布中心。

4.钢铁产业集群。以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用钢、高强抗震钢筋等建筑用钢产业链。以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为龙头,发展汽车用超深冲冷轧板、汽车用冷轧镀锌板、热轧高强度汽车结构钢、汽车用标准件用钢等汽车用钢产业链;发展高强度船舶用钢、高止裂性能船舶用钢和耐候耐腐蚀船舶用钢等船舶用钢产业链。以北海诚德不锈钢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发展高氮不锈钢、经济型双相不锈钢,海工、航空航天用高性能不锈钢,高硬高韧高耐磨性不锈钢等不锈钢新材料产业链。推进防城港千万吨级沿海钢铁基地建设,加快形成国内沿海先进冶金生产加工基地。

5.石化和煤化工产业集群。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石化分公司、中国石化北海炼化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延伸石油炼制产业链。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发展改性沥青产业链和以纺织服装为终端产品的化纤产品产业链,形成以钦州、北海、防城港为核心的北部湾石化智能制造基地。以广西华谊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为龙头,利用进口煤炭资源,发展醋酸、乙二醇、甲醇等煤化工产品,打造煤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发展甲醇制烯烃产品等,延伸有机化工产业链,打造化工新材料一体化标杆工程。

6.糖业集群。拉长糖产业链,拓宽糖产业带,打造糖业产业集群。以广西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洋浦南华糖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崇左东亚糖业有限公司、中粮屯河崇左糖业有限公司、广西凤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为龙头,深化蔗渣、糖蜜、滤泥、蔗梢(叶)等副产品综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招商引资,引入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国内外著名企业,发展市场需求量大的食品领域、饮料领域、旅游休闲领域产品,以及低聚果糖、异麦芽酮糖(醇)、阿拉伯糖等功能性产品。推进朗姆酒、甘蔗醋、甘蔗细胞水、甘蔗饮料等非糖产品规模化生产。加快建设集糖产品研发、生产、商贸、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广西·中国糖业产业园,实现集聚发展。

7.木材加工及造纸产业集群。以广西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斯道拉恩索(广西)浆纸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化学机械浆、食品包装纸、高档文化纸、包装装潢用纸等产品,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林纸结合的产业链内循环。以贵港、玉林现有骨干企业为龙头,加快家具、板材产业链建设,形成桂东南木材加工基地。以广西林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丰林木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发展高品质胶合板、中高密度纤维板、定向刨花板、木地板等产品,打造人造板及家具产业链。加大骨干企业培育,巩固提升荔浦衣架全球生产基地地位。加快南宁科天水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横县现代林业产业园、广西驰普家居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形成研发、涂料、板材家具协调发展的产业链。加快培育广西志光家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打造办公家具重要生产基地。

8.粮油加工产业集群。以广西鑫粮粮食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重点推动全谷物及杂粮制品的系列化和主食产业化,打造碎米、陈米、米糠、谷壳、稻草等粮食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产业链。以大海粮油工业(防城港)有限公司、中粮油脂(钦州)有限公司、防城港澳加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桂林力源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打造“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粮油加工产业链,加快建设形成以防城港、钦州、北海等地为核心的沿海现代粮油加工产业基地。培育壮大柳州螺蛳粉、桂林米粉、南方黑芝麻糊等特色食品产业,加快发展食用米粉、米糊、米糕、米制休闲食品等,补全米制品加工链,形成柳州、桂林、南宁特色米制品产业基地。其他各地根据资源特色,积极发展粮油加工产业。

9.计算机通信产业集群。以广西三诺电子有限公司、建兴光电科技(北海)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发展微型电脑、光驱、存储产品,建设计算机整机生产基地。以广西惠科精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赛尔康(贵港)有限公司、钦州富仕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鑫德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发展手机精密构件、玻璃盖板面板、手机适配器及零部件,建设手机零部件及终端生产基地。以南宁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发展有(无)线网络通信设备、数字机顶盒等产品,建设网络通信设备生产基地。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桂林激光通信研究所、桂林光隆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市思奇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发展光传输和光网络设备、光无源器件及专用仪器、光通信芯片、广播电视发射和无线通信传输设备等产品,建设光通信及微波通信设备生产基地。以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柳州分公司、柳州航盛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发展汽油发动机管理系统、汽车车身电子和传动控制系统、汽车影音等产品,推动汽车电子产业发展。

10.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为龙头,做大做强中成药产业链条。积极培育壮大南宁万寿堂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圣特药业有限公司、广西净雪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壮瑶民族药骨干企业,加快推动壮瑶药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推进中药壮瑶药产业化。以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慧宝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南宁百会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延长化学药产业链。以桂林华诺威基因药业有限公司、广西冠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广西浦北制药厂等企业为龙头,延长生物技术药产业链。培育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桂林市啄木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玉林市好邦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等医疗器械骨干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医疗器械知名企业,带动我区医疗器械产业做大规模,做强医疗器械产业链。培育壮大北海国发海洋生物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引进国内海洋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和研发团队,培育补足海洋生物药链条,打造北部湾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责任分工: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自治区糖业发展办负责牵头推动糖业集群发展),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林业厅、投资促进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全区各有关设区市人民政府具体推进。

(四)实施科技创新突破行动。

1.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计划。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体制机制、研发经费分配、技术推广等方面出台政策措施,形成高效的企业创新机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推进重点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在智能装备、有色金属、汽车、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瞪羚”培育计划。开展自治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培育打造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引领行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到2020年,自治区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突破450家,自治区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达到70家。

2.实施行业公共创新平台建设计划。整合现有人力、财力、物力,统筹产学研资源,围绕产业重大共性需求,在南宁、柳州、桂林等地打造一批面向重点行业的公共创新平台,推动行业协同创新。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龙头,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上下游企业组建产业联盟,推动重大技术攻关和行业标准制定。支持大中型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建立企业研发机构,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军民融合股权合作机制,在桂林等地建设一批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打通“军转民”、“民参军”双向通道。到2020年,每个千亿元产业建设3—5个创新平台。

3.实施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计划。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指导企业围绕产业链进行生产和创新布局,在关键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应用。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重点突破汽车整车可靠性及控制系统、高性能金属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高可靠性智能控制、数模同传、工业通信网络安全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每年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到2020年,突破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

4.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导计划。积极对接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资源目录,推动内燃机高效减排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精密减速器、高端装备用管不锈钢新材料、石墨烯应用产品、功能性低维纳米材料、高色牢度天然染料染色成套技术、罗汉果活性技术等区内外高水平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重大关键技术转移推广,建设一批聚焦细分领域的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基地,促进技术成果规模化应用。集聚成果、资金、人才、服务、政策等各类创新要素,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技术交易平台,重点推进建设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到2020年,组织2000项以上科技成果在区内转化应用,引进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00项以上,全区实现年技术交易额100亿元以上。

5.创新发展服务型制造。加快制造业与互联网、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工业研发设计服务业,引导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创新服务形态、模式,拓展发展新空间。引导企业围绕产品功能拓展,发展远程运维、位置服务、在线商店等,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个性化设计、网络化协同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在线支持等服务。支持大型装备企业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掌握核心技术的系统集成能力,开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开展大型制造设备、施工设备、运输工具、生产线等设备租赁和融资租赁服务。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供应链金融,以应收账款、票据等为依据向配套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金融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全区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具体推进。

(五)实施智能化改造升级行动。

1.推进重点领域智能制造。加快重点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围绕机械、汽车、电子信息、食品、化工、冶金等重点行业,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打造智能工厂(车间),培育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引进和培育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支持大型制造企业、本地网络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搭建和对接国内一流的“互联网+制造业”、“双创”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整合园区内产业链及相关信息资源,提供关联知识、统计分析、监测预警、预测研判等服务。

2.构建工业互联网体系。深入实施“宽带广西”战略行动计划。推动自治区级以上工业园区建设互联网公共平台。加快建设千亿元产业协同服务平台,打造煤电油气运等资源配置平台,建设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引领的垂直领域行业性平台。完善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到2020年,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到8000千兆(G),重点园区出口总带宽达到10千兆(G),城镇地区接入服务能力达到1000兆比特/秒(Mbps)以上;推动广西工业互联网公共标识解析系统建设,力争完成标识注册量1000万。

3.推动“桂企上云”。以广西重点企业生产运行监测分析系统数据为基础,建设广西工业云服务平台,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上云,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体系。推动制造业龙头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跨界融合,带动行业云平台推广应用,引导企业将基础设施、业务系统、设备产品向云端迁移,实现制造能力在线发布、协同和交易,开展精准营销、供应链协同等,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到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上云,打造制造业云生态体系。

4.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聚焦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核心环节,鼓励研发和生产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化生产线等智能制造关键装备,重点突破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新型传感器、物联网网关、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等智能核心装置,支持开发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软件,提升智能制造软件支撑能力。支持南宁发展增材制造及物联网产业、柳州发展机器人产业、桂林发展新型传感器和智能测量产业、北海发展智能终端产业、梧州发展智能船用装备、百色发展智能矿用装备。鼓励全区各地依托产业优势,统筹布局智能装备制造产业。

责任分工: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厅、通信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全区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具体推进。

(六)实施绿色发展行动。

1.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在有色金属、工程机械、汽车等重点行业推行产品生态设计,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开发具有节能、环保、安全、高可靠性、长寿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绿色产品。按照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原则分类创建绿色工厂。推动自治区重点园区全部启动绿色化改造,鼓励厂区、园区建设新能源、分布式能源和智能微电网项目,推进行业、企业间固废协同、能源转换、废弃物再资源化。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回收处理企业,构建涵盖采购、生产、营销、回收、物流等环节的绿色供应链,建立绿色原料及产品可追溯信息系统。加强节能环保监察,建立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评价机制。

2.发展壮大绿色产业。开发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推动节能环保服务专业化和规范化。开展清洁生产设计,推广清洁原料,加大技术攻关,发展清洁生产产业。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优化水电、核电开发,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以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零部件和机床、工程机械为重点,发展再制造产业。

3.推进制造业绿色化改造。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生态技术、再循环技术等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动有色金属、化工、电镀等行业的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削减和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实施能源低碳高效化改造,重点开展锅炉窑炉、电气电机、内燃机等高耗能设备系统节能改造。推进钢铁、纺织印染、造纸、化工、制革等高耗水企业实施水资源利用高效化改造。推动工业系统节能改造、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和工业能效监测与管理平台建设。

4.推进资源循环利用。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培育一批示范企业。围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旧纺织品、废旧动力电池等资源,重点应用和推广高效破碎、多金属综合回收利用等关键技术装备。建设有色金属、生态型铝铜镍、“城市矿产”和再制造等一批综合利用基地,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发展。

责任分工: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环境保护厅、发展改革委、商务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全区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具体推进。

(七)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行动。

1.建立健全工业招商机制。建立重大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工作机制,强化工业主管部门的招商职能。设置、分解工业招商引资“合同投资额”、“开工率”等绩效考核指标,推动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实行自治区、市、县三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联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联动,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商会联动的招商工作联动机制,多层次发力。

2.实施精准招商。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为方向,聚焦产业链缺失环节,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重点引进强链补链延链项目,灵活采用环保招商、生态招商、科技招商、产业链招商、集群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引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成长性好、辐射带动效应大的企业,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梳理符合产业规划布局的重点产能项目,寻找有先进产能置换指标的目标企业进行精准招商,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能转移。

3.推行重资产招商模式。针对自治区重点打造的龙头企业、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谋划一批项目,支持各地利用产业扶持资金、直接股权投资资金和各类基金,与重大招商项目开展股本合作,联合建设,代建厂房及厂区基础设施、代购生产设备、配套提供员工公寓等,进行重资产招商,推动龙头企业“轻资产入驻”。

责任分工:自治区投资促进局牵头,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国资委、工商联、非公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全区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具体推进。

(八)实施县域工业振兴发展行动。

1.科学编制县域工业发展规划。立足县域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加强规划引领,发展特色加工制造业。围绕县域农产品、矿产等特色资源,发展资源开发加工型产业;发挥汽车、机械等产业对县域工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发展配套型产业;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发展电子配套、纺织服装、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发民俗工艺,创办小企业。自治区加大对工业大县的规划指导,全区各设区市统筹辖区工业园区产业布局,推动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力求县域工业园区主导产业达到2—3个。到2020年,力争培育形成30个以上工业强县。

2.增强县域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完善园区道路、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通讯、绿化、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善园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贸物流、公共交通、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及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型园区,增强县域园区的吸引力和承载能力。到2020年,自治区重点县域工业园区实现“五通一平”。

3.打造工业特色产业小镇。依托特色产业园区,在陶瓷、茧丝绸、服装、月饼、螺蛳粉、罗汉果、茶叶、水果、坚果、木艺、养生长寿健康产业、跨境加工等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业廊道、主题公园、文化中心、小镇客厅、特色街区等功能区,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工业特色产业小镇,实现工农互惠。

4.实施工业扶贫计划。充分发挥产业扶贫资金作用,整合农民工创业专项扶持资金等,围绕县域农业资源,引进扶持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建立“区域品牌带动企业、企业发展基地、基地辐射带动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推动农民工就近就地创业就业。

责任分工: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扶贫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全区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具体推进。

(九)实施人才培育和企业成长行动。

1.加强企业家培育。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建立企业家队伍信息库,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按国家和自治区的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并予以广泛宣传,让企业家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法律上有保障。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商会等开展精准化的政策培训、科技培训、管理培训等,组织企业家参与国际交流活动,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全面增强企业家综合能力。

2.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专精特新”企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通过直接任职、科研合作、技术入股与投资兴业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引进一批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急需人才和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完善平台载体,助推人才创新创业,加强海内外创业创新型人才引进,鼓励引进一批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带资金的高层次产业创新团队。建立完善人才激励、服务、流动和使用制度,落实各项政策待遇。

3.培养技能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紧扣产业变革、市场需求和工业高质量发展设置专业学科,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育和塑造新时代工匠精神,围绕全区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点行业开展技能大赛和科技创新比赛活动,组织开展“八桂工匠”遴选和表彰。不断创新有利于“工匠”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为产业工人晋升技术等级、晋升技术职称、提高工资待遇开通绿色通道,大力培养高素质技能领军人才队伍。

4.增强国有工业企业活力。最大限度放开非公有资本准入和退出领域,全面放开竞争性业务,尽快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方式,推进商业模式创新,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体制改革,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推行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制度,开展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

5.壮大民营工业企业。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畅通民间资本投资渠道,按照“非禁即入”原则,鼓励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在政策、空间、平台、资金、政务等方面为民营工业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深入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培育计划。

6.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持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复退军人等创业,配套完善相关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促进一批创业型中小企业发展。依托产业园区、大型企业、科研院所、电商平台等,发展壮大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创业孵化基地,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孵化服务,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完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打造良好的创业创新发展环境。

责任分工: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工业和信息化委、国资委、科技厅、教育厅、工商联、非公办、总工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全区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具体推进。

(十)实施品牌建设市场开拓行动。

1.提升工业产品质量。开展标杆创建、质量对标等活动,实施系统化质量管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质量在线监测、在线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鼓励制订严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鼓励参与或主导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组织质量技术攻关,提升关键共性质量技术,推动相关行业质量整体提升。

2.加大工业品牌培育。加强品牌创意设计、传播、保护、文化建设等方面能力,积极培育行业品牌,强化品牌商誉保护和产权运用。整合政府、中介服务机构、院校和研究机构等资源,开展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服务。提升企业境外商标发展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商标品牌海外布局,积极推进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加强商标品牌合作和国际保护,建设中国—东盟知名品牌推广服务平台,构建区域认证制度,推动中国—东盟知名品牌互认。对获得中国质量奖、自治区主席质量奖和获评为广西名牌产品的,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和政策支持。

3.推进区内工业产品协作配套。编制发布广西优质工业产品推荐目录,鼓励选用推荐目录产品,促进企业间开展协作配套,提高产品本地化率。鼓励行业协会等机构围绕重点产业链,组织区内企业开展工业产品协作配套对接活动。

4.加强工业产品宣传推广。组织开展产品线上线下展销推介活动,建设广西工业产品线上博览平台,加快工业电子商务发展,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类博览展销活动,鼓励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在国内主流媒体集中宣传我区名优工业产品。

责任分工:自治区商务厅、质监局、工商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广西贸促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全区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具体推进。

(十一)实施工业发展环境优化行动。

1.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推行全区行政审批无差异化服务。试行工业项目投资承诺制,推行“先建后验”模式,以目录清单形式向社会公布准入条件及相关规划、安全、环境、消防、节能等方面标准和要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督促企业在投产前完成相关行政许可事项。全面推行招商签约项目全程代办服务,推动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办理“最多跑一次”改革。逐步建立行政权力中介服务、监管事项、证明事项、收费事项等清单制度,构建清单管理制度体系。创新中介服务方式,推行“多评合一”、“多测合一”、“多审合一”等制度。

2.强化水电气保障。优化办理程序,不得将项目本体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事项作为企业办理水电气的前置事项,对项目水电气施工过程中所需办理的道路开挖许可等事项实行并联审批。提高施工审批效率,市、县(市、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必须在7个工作日内作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必须在6个工作日内作出施工许可;园林绿化部门必须在6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办理道路占(掘)路许可,道路主管部门会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后,必须在12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现场勘验、复审、审定等工作,并出具道路占(掘)路施工许可。压缩报装办理时限,供电供水供气企业对用户报装申请上门服务响应时间不超过48小时,申报材料合格的,在供水、供气市政管网已覆盖区域且不涉及掘路等许可的供水或供气报装业务办理,15个工作日内办结,涉及掘路等许可的报装业务办理,40个工作日内办结;低压用电报装业务办理时限不超过10个工作日,高压单电源用户不超过35个工作日,高压双电源用户不超过45个工作日。

3.降低要素成本。继续深化要素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运用更灵活的价格机制降低企业用电、用水、用气等成本。支持自治区级及以上工业园区的电力用户通过市场化交易降低用电成本;优化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电价政策,按需量计费的大工业电力用户,基本电费按照实际需量收取。理顺园区内管道燃气价格,合理调整输配价格,探索建立天然气直供制度。进一步降低企业在水电气等报装环节的成本,鼓励园区统一建设园区内临时用电设施,取消用水报装过程中的预收费,改为施工验收后结算方式,对符合条件的水电气报装,由供应企业出资建设配套至用户单位用地红线。继续阶段性降低企业“五险一金”缴费比例,扩大跨境劳务合作范围,努力破解企业“招工难、用工贵”难题。

4.加强运行保障。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分析调度、运行保障,以煤电油气运、资金、用工等生产要素为重点,提高保障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探索建立电煤保供奖补机制,鼓励企业合理增加电煤储备。加快推动口岸扩大开放,提高电煤等大宗货物通关效率。加强电力运行调节,强化主电网、地方电网、区域电网管理,保障工业用电需求。研究制定工业用气发展规划,构建广西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加快天然气储气设施建设,提升工业用气保供能力。加快推进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完善铁路、公路、港口、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现代物流集聚区建设,增加沿海港口的班轮密度,保障工业产品和重要原材料供应。

责任分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编办、政管办、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交通运输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商务厅、安全监管局、物价局,南宁海关,广西电网公司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全区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具体推进。

三、行动保障

(一)加强组织协调。

各牵头单位要认真抓好各自负责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制定配套措施,形成合力,把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建立相应机构,认真落实工业高质量发展主体责任,明确“一把手”是工业经济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组织做好工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委要抓好统筹协调,加强督促检查,每年2月底前将工作进展情况报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

(二)营造发展氛围。

全区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深化对我区工业高质量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高度重视工业高质量发展,把工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汇集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形成“干工业光荣、企业家英雄”的社会共识,全面营造全区上下共同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交流宣传。

每年召开一次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现场观摩会,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工业战线在扎实推进富民兴桂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促进作用,使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上一篇:捷途汽车推三大系列16款产品曝光 SUV超10款
助力汽车技术升级换代,IATW 2021上海国际创新技术周6月如约而至
IATW 2021 将于2021年6月27-29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IATW 2021为各类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理念提供了全方位的展示舞台,是一个从前瞻性、专业性、创造性,技术性等方位全面革新,从产业链全面性、展示规模性、展品创新型等方面不间断升级,逐步成长为亚洲地区汽车创新技术行业,极具专业性、规模性的品牌活动。 [详细]
2021-05-13 17:45:44
 
2021第五届深圳国际(大湾区)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技术创新应用展览会
2021第五届深圳国际(大湾区)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技术创新应用展览会,12月8-10日将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详细]
2021-04-22 18:48:25
 
新宝骏的智能网联之路
在7月12日举办的高峰论坛,上汽通用五菱获得了柳州市政府颁发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并正式启用了全球首条集成5G、V2X、无人驾驶、远程驾控四位一体道路,目前此条道路已经完成长8.3公里的建设并部署了9个5G基站。 [详细]
2019-07-22 09:24:42
 
6月新政汇总 | 32项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5项技术标准
6月,国家层面出台10项新能源汽车政策。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取消;国务院明确将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中国对美进口车关税再次调整;工信部和国标委明确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国标委发布五项新能源汽车领域国标等重要政策。地方层面,北京、上海 [详细]
2018-06-29 16:18:16
 
广西柳州发布新能源汽车新政
近日,柳州市发布《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柳州市新能源汽车形成年产40万辆的生产能力, 2016-2020年全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突破30万辆。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产值300亿元,占汽车产业的比重为9%,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达30%。重点建设新能 [详细]
2017-02-24 09:39:06
 
 
一汽-大众第1000万台发动机下线
宁德时代计划在印尼建厂 将投资50亿美元
LG化学高镍电池预计明年交付特斯拉
大众在欧洲或需要40座电池厂
热点排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新闻专题
· 第十六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
· 2018年北京国际车展专题报道
· 2017年上海国际车展专题报道
· 2017中国国际节能与新能源车展专题报道
· 2016北京国际车展专题报道
· 2016年天津国际客车、公交车及零部件展
· 2015天津国际客车、公交车及维保工具展
回顶部
关于我们 智库平台 科瑞咨询 招聘英才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电话:4006-997-802    客服邮箱:market@autothinker.net    投稿邮箱:news@autothinker.net
Copyright @ 2010 - 2018 China-Qiche All Rights Reserved 沈阳科瑞信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辽ICP备1801847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辽B2-20180363
手机版
执行时间:1.5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