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科瑞咨询汽车行业信息交流群,请加微信(科瑞咨询-杨杨:autothinker99)出示名片,了解更多行业信息,定期分享行业报告。
在有效疫情防控、强力政策支持和强韧出口等多方面作用下,中国经济活动在2020年一季度急剧下滑之后已以快于预期的速度趋于正常。总体复苏速度很快,但并不平衡:国内需求的复苏慢于生产,消费需求的复苏慢于投资。
预计今年实际GDP增长将放缓至2%;2021年,随着企业利润、劳动力市场状况和收入的改善,消费者支出和商业投资将逐步赶上,GDP增长将提高至7.9%。
这种预测是基于以下假设:在继续开展针对性局部疫情防控的同时,自2021年初起逐步推出有效的新冠病毒疫苗,将新增感染保持在较低水平并防止疫情再次大规模爆发。
即使中国GDP到2021年能够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但疫情的冲击已经加剧了经济中的既有失衡并使结构性挑战更加突出。新冠大流行以及随后的复苏导致总需求的结构失衡复发——家庭储蓄上升,政府的支持政策侧重投资,外部失衡扩大。疫情之前公共和私人债务存量就已很高,现在又进一步上升。在明年周期性反弹之后,财政、公司和银行部门资产负债表的脆弱性连同偿债成本的上升将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制约。
预计外部环境仍将充满挑战且高度不确定。全球经济尽管有初步反弹,但仍处于衰退之中,复苏道路不会一马平川。此外,由于新冠疫情再次升级,几大经济体重新加强封锁措施,全球经济近期前景黯淡。另外,根深蒂固的地缘经济紧张形势,尤其是与主要贸易伙伴围绕贸易和技术问题的持续双边摩擦,也会继续给中国经济的持久复苏和中期增长前景带来风险。
克服近期的不确定性需要一个动态政策框架,以便根据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复苏速度适时调整。过早退出支持政策和过度紧缩可能会使复苏难以维系。在产出缺口持续存在、私人需求仍然脆弱以及通缩压力日渐显现的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向正常政策立场的回归需谨慎行事。同时,货币政策应更多使用传统工具,而那些为应对疫情冲击采取的窗口指导、贷款发放目标和再贷款工具等定向支持应逐步退出。同样,此前为解决临时流动性问题采取的监管宽容措施应逐渐收回,以促进不良资产的确认和解决,减轻坏账“僵尸化”风险。
除采取灵活、支持性的货币政策以外,中国还可以利用财政空间来应对增长下行风险,确保需求来源从公共需求平稳转向私人需求。这类财政措施应集中在社会支出和绿色投资而不是传统的基础设施投资上,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短期需求,而且有助于促进中期再平衡,实现更绿色、更包容的增长。例如,今年对地方政府的一些特殊转移支付明年可以继续实施,并明确针对地方政府的社会支出和/或绿色投资。
市场导向的结构性改革有助于避免潜在增长率更剧烈的下降,减少外部失衡,并为建设更强韧和包容的经济奠定基础。加强破产和银行处置框架有助于推动脆弱或难以为系的企业和银行有序退出,减少产能过剩,促进去杠杆,并释放资源得以重新配置到生产率更高的用途。将户籍管理的放开进一步扩大到大城市有助于降低劳动力流动障碍,促进公共服务的平等获取,提高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财政支出从注重投资转向增加社会安全网支出有助于鼓励居民减少预防性储蓄,从而提振国内消费,提高增长的韧性。在通过国内消费提高需求的同时,应进一步开放中国市场,尤其是服务业市场,以促进竞争以及知识和技术的传播,这些都是推动生产率提高的关键因素。采取进一步行动来减少贸易壁垒——包括服务业贸易壁垒在内,不仅对中国有益,而且可以为全球和区域贸易增长提供更多机会,从而为推动全球复苏发挥重要作用。
|